条牒的拼音、解释、组词

条牒的简介:

tiáo/tiāo dié
1.通令;通告。 2.条例;文书。

  • AI解释

《条牒》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指的是朝廷或官府颁布的正式文件、公文的一种类型。它通常用于指代那些关于政令发布、政策规定或政务处理等事项的官方文书。

详细解释

  • 定义:条牒是一种古代中国特有的官方文书形式,主要用于记录和传达政府的各项决策与指令。
  • 特点
  • 正式性:条牒具有严格的格式和内容要求,通常由朝廷或地方官府发布。
  • 完整性:包含了明确的政策、法令或是具体政务安排的内容。
  • 普遍性:不仅用于内部政务处理,也常用来向臣民公示某些重要的政治决策或行政命令。

造句

  1. 古代使用:“唐太宗颁布条牒,要求全国各府加强治安管理。”
  2. 历史记载:“宋代朝廷下达条牒,规定所有税粮必须由指定的官吏收缴。”
  3. 公务用语:“为了更好地执行中央政策,各地政府都应遵守条牒所规定的各项条款。”
  4. 文献引用:“根据宋史记载,王安石变法期间多次发布条牒以推行新法。”
  5. 现代模拟:“如果我是古代官员,当接到朝廷下达的条牒时,我将认真阅读并严格执行其内容。”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我们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条牒”这一概念及其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tiáo,tiāo

1 植物的细长枝:枝~。柳~儿。荆~。2 泛称条形的东西:~子。面~儿。便(biàn)~儿。金~。铁~。3 细长的形状:~形。~纹。~案。~几(jī)。~凳。~幅(直挂的长条字画)。苗~。身~。4 项目,分项目的:~例。~令。~文。~陈(a.分条叙述;b.旧时向上级分条陈述的文件)。5 层次,秩序:~理。~贯。有~不紊。6 量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