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的拼音、解释、组词
杜甫草堂的简介:
dù fǔ cǎo táng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原宅中唐后废,北宋时重建茅屋,建园立祠。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建筑。1954年建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建博物馆。已辟为园林,面积约20公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原宅中唐后废,北宋时重建茅屋,建园立祠。有大廨、诗史堂、工部祠等建筑。1954年建杜甫草堂纪念馆,1985年建博物馆。已辟为园林,面积约20公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AI解释
《杜甫草堂》,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景点,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浣花溪畔。它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于公元760年左右居住和创作诗歌的地方,也是我国古代文人生活与创作环境的真实写照。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其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杰出的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春望》、《登高》等诗歌深受后人喜爱。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草堂位于成都市西郊浣花溪畔,是杜甫晚年流寓成都期间的居所。它由成都知府徐中行等人发起修建。 - 建筑结构:草堂整体布局遵循唐代建筑风格,包括正堂、卧室和书房等部分,旨在重现诗人当时的生活环境。 - 文化意义:杜甫草堂不仅是研究唐代诗歌及诗人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价值的重要窗口。
造句示例: 1. 每次读到《杜甫草堂》中的诗句,我都能感受到那浓郁的文化氛围。 2. 去年国庆假期,我们一家去了杜甫草堂参观,深刻理解了诗人的生平事迹。 3. 杜甫草堂不仅是一处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 4. 我们在杜甫草堂中欣赏到很多关于唐代文化的展览,这使我对那个时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 了解《杜甫草堂》的历史与现状,对研究杜甫的诗歌创作环境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帮助。
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草堂”这一文化景点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中的价值。
分词解释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甫
fǔ
1 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后指人的表字(亦作“父”):台~(询问别人名号的礼貌用语)。2 刚刚,才:年~弱冠。惊魂~定。3 大:“无田~田”(不要去耕大田)。4 姓。
草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堂
táng
1 正房,高大的房子:~屋。~客。~倌。礼~。澡~。2 同祖父的亲属关系:~房。~兄弟。3 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大~。公~。过~。4 量词:上了一~课。一~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