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退急流的拼音、解释、组词

勇退急流的简介:

yǒng tuì jí liú
勇:果敢;退:退却,离去。比喻在官场得意时及时隐退,以明哲保身。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急流勇退」。见「急流勇退」条。

2. 此处所列为「急流勇退」之典源,提供参考。 #宋.邵伯温《邵氏闻见录.卷七》钱若水为举子时,见陈希夷于华山。希夷曰:「明日当再来。」若水如期往,见有一老僧与希夷拥地????坐。僧熟视若水1>,久之不语,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2>曰:「急流中勇退人也。」若水辞去,希夷不复留。后若水登科为枢密副使,年才四十致政3>。希夷初谓若水有仙风道骨,意未决,命老僧者观之。僧云「做不得」,故不复留。然急流中勇退,去神仙不远矣。老僧者,麻衣道者也,希夷素所尊礼云。 〔注解〕 (1) 若水:钱若水(西元960∼1019),字澹成,一字长卿,北宋新安人。官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同知枢密院事。才高识广,能断大事,尝献策于上,受命撰修《宋太宗皇帝实录》。卒谥宣靖。 (2) 徐:慢慢地。 (3) 致政:解除政务职责,辞官退休。〔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二之二.枢密钱宣靖公》

3. 此处所列为「急流勇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宋代时,有一位修道之人陈希夷。一天遇到一位名叫钱若水的读书人,觉得他仙风道骨,很适合出家修行,但不能决定是否要收为弟子,于是约他第二天再到华山来,请一名道行更高的老僧看看。钱若水依约前往,那位老僧仔细端详他后,静默不语,过一阵子,才用灰烬在地上写下「做不得」三个字,然后缓缓说出一句话:「他是个能在急流中勇退的人。」老僧既然这么说了,陈希夷就打消了留他修道的念头。不久之后,钱若水科举高中,做到枢密院副使,一路平步青云,仕途顺遂。但他却在四十岁时就辞官归隐,应验了当年老僧的话。后来「急流勇退」被用来比喻人于得意顺遂时,及时隐退。

《勇退急流》这一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明智、有远见的行为方式,尤其适用于指那些在事业、官场或其他领域中选择适时退出的人。"勇"意味着这种行为是基于深思熟虑而非草率决定的结果;"退"指的是主动放弃或离开当前的位置或状态;"急流"则形象地比喻了复杂多变的环境、竞争激烈的状态,常用来指代事业上的高度竞争或变革时期。

成语背后的意思是:在面对艰难和挑战时,能够洞察时机,选择适时退出,从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或损失。这不仅需要勇气,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体现了个人对环境变化敏锐的感知能力以及对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预见性的判断。

以下是五个使用《勇退急流》造句的例子:

  1. 他虽然在公司工作多年,但深知自己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继续前进,最终选择了《勇退急流》,以另谋高就。
  2. 老张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在经历了多次创业后,《勇退急流》成为了他的最佳选择,开始享受退休后的平静生活。
  3. 尽管升职意味着更高的薪资和地位,但他考虑再三后决定《勇退急流》,追求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写作与旅行。
  4. 在股市波动剧烈、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的时期,《勇退急流》成为了许多投资者的选择,以减少损失并等待更合适的机会。
  5. 看到年轻人在职场上拼搏的压力越来越大,他鼓励他们当感到力不从心时要学会《勇退急流》,不要盲目追求名利。

分词解释

yǒng

1 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2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劲~。募~。3 姓。
退

tuì

1 向后移动,与“进”相对:~步。~路。~却。~让。倒~。2 离开,辞去:~席。~伍。~职。~休。引~。3 送还,不接受,撤销:~还。4 脱落:~色。~毛。减~。5 和柔的样子:~然。6 迟缓,畏缩:“求也~”。

1 焦燥:~燥。着~。焦~。2 气恼,发怒:~眼。3 使着急:这件事真~人。4 匆促:~促。~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5 迅速,又快又猛:~流。~进。~先锋。~风暴雨。6 迫切,要紧:~切。~诊。~事。7 严重:告~。8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人之难。

liú

1 液体移动:~水。~汗。~血。~泪。~程。~泻。~质。~水不腐。汗~浃背。随波逐~(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 像水那样流动不定:~转(zhuǎn )。~通。~寇。~浪。~离。~散。~失。~沙。~露。~萤。3 传播:~言。~传。~芳。~弊。~毒。~行(xíng )。4 指江河的流水:河~。江~。溪~。激~。奔~。5 像水流的东西:气~。暖~。电~。6 向坏的方面转变:~于形式。7 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放。~配。8 品类,等级:~辈。~派。9 指不正派: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