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的拼音、解释、组词

棉铃虫的简介:

mián líng chóng
1.棉花的主要害虫。雌蛾褐色或黄褐色,雄蛾灰褐色。前翅有两个暗褐斑纹,后翅灰黄,边缘有一黑色宽带。幼虫身体细长,一般为绿色或褐色,有斑纹。蛹赤褐色。幼虫钻入棉花蕾铃中为害,也危害茄类﹑禾谷类等多种作物。

  • AI解释

棉铃虫》是一种农业害虫,专门危害棉花等作物。它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学名为“Helicoverpa armigera”,别名还有棉铃大丽眼夜蛾、棉铃实夜蛾等。

详细解释

  • 科学分类:该昆虫隶属于动物界(Animalia)、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中的鳞翅目(Lepidoptera),具体种类为夜蛾科(Noctuidae)。
  •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特征:成虫体型较大,体长约20毫米左右。头部呈三角形,触角羽状;前翅长而宽大,颜色多变,一般为灰褐色或黄褐色,并带有明显的黑色斑纹。后翅较小,形状略尖。
  • 生活习性: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和食性广的特性。成虫夜间活动,白天则躲在叶片背面或土壤中。幼虫主要在棉花等植物上危害,以嫩叶、花蕾和果实为主要食料。
  • 对农业的危害
  • 棉铃虫会钻蛀棉铃,造成籽棉产量和品质的显著下降;同时也会咬食叶片,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 其成虫具有强繁殖能力,在适宜条件下,一个世代就能迅速增加害虫数量。

造句

  1. 在棉花田里,防治棉铃虫的工作一直备受重视。
  2. 为了保护棉花产量,农民们会使用各种方法来控制棉铃虫的数量。
  3. 研究发现,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对抗棉铃虫
  4. 今年春天气候适宜,棉铃虫的数量比往年有所增加,增加了防治工作的难度。
  5. 农业专家建议,在田间设置诱捕器是预防和控制棉铃虫的重要手段之一。

分词解释

mián

1 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像桃,内有白色的纤维和黑褐色的种子。纤维供纺织及絮衣被用。种子可榨油,供食用和工业用(通称“棉花”):~袄。~被。~布。~纺。~桃。~纱。~线。~絮。

líng

1 用金属做成的响器,形式不一:~铛。~钹。~铎。按~。电~。车~。2 像铃的东西:哑~。棉~。

chóng

1 节肢动物的一类:昆~。益~。雕~小技(喻微不足道的技能)。2 动物的通称:大~(老虎)。长~(蛇)。介~(有介壳的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