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仪的拼音、解释、组词

民仪的简介:

mín yí
1.民之仪表。指贤人。

  • AI解释

民仪》在古代文献中有时被提及,它可能指的是有关民间礼仪、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内容。不过,在现代汉语中,“民仪”并非常见词汇,没有一个确切的标准定义或广泛认可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其字面意义来解释:“民”指的是民众,“仪”通常指礼节、仪式或行为规范等。综上所述,《民仪》可以理解为“民间礼仪”,即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中遵循的一些风俗习惯和传统礼仪。

为了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以下是五个句子作为示例:

  1. 为了让人们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博物馆举办了关于《民仪》的展览活动。
  2. 在这次研讨会上,专家们讨论了如何通过《民仪》来促进社区和谐与文明建设。
  3.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全国各地丰富多彩的《民仪》,让人领略到各地不同的文化特色。
  4. 为了保持传统文化和《民仪》的传承,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体验活动。
  5. 在春节这个传统节日里,《民仪》中的习俗让家人团聚时更加温馨和谐。

这些句子有助于从不同角度理解“民仪”的含义及其应用场景。

分词解释

mín

1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主。~国。~法。公~(在一国内有国籍,享受法律上规定的公民权利并履行公民义务的人)。国~(具有国籍的人)。2 指人或人群:居~。~族。3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间。~歌。~谚。~风。~情。4 某族的人:汉~。回~。5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农~。渔~。6 非军事的:~品。~航。7 同“苠”。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