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言的拼音、解释、组词

法言的简介:

fǎ yán
1.合乎礼法的言论。 2.犹格言。 3.指释﹑道之经论。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礼法之言。《孝经.卿大夫章》:「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

2. 书名。东汉扬雄撰,有晋李轨注及宋司马光集注,此书拟论语而作。

法言》,原名《先秦汉文学选读·论语集解纂疏·法言》,是东汉时期哲学家杨雄的作品,是一部探讨社会伦理、政治思想、修身养性等内容的重要著作。它与《论语》、《孟子》并称为“三言”,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详细解释

  1. 作者背景:杨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汉蜀郡成都人。他以文学和哲学著称,在辞赋、散文方面颇有成就。
  2. 内容概述:《法言》主要探讨了道家思想中的许多核心观念,并融入儒家的某些观点,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道德修养、政治治理、人生哲理等。
  3. 文风特点:杨雄的文章以简洁而深刻的议论著称,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来表达复杂的思想。

造句

  1. “他深读《法言》,从中获取了关于如何修身养性的智慧。”
  2.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我常常参考《法言》中的教诲,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3. “《法言》不仅是古代哲学的瑰宝,也是现代人了解传统文化的一扇窗口。”
  4. “通过研读《法言》,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对于治国平天下的见解与思考。”
  5. “每当我在困难中寻求精神慰藉时,《法言》总是给我带来启示和力量。”

以上是关于《法言》的详细解释以及五个使用该词造句的例子,希望这些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

yán

1 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òng )(一说就说到点子上)。2 说的话:~论。~辞(亦作“言词”)。语~。~语。~简意赅。3 汉语的字:五~诗。七~绝句。洋洋万~。4 语助词,无义:~归于好。“~告师氏,~告~归”。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