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台使的简介:
tái/tāi shǐ
1.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2.唐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
1.六朝时指朝廷使者。 2.唐时指未正名的监察御史。
- AI解释
词语详解
台使
- 基本释义:
-
台使是古代的一种官职或使节称号,特指从台湾地区派出的官员或使者。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官方往来频繁,因此“台使”也用来泛指此类使者。
-
历史背景:
-
在清朝时期,由于统治者对台湾进行一定的管辖和管理,在不同朝代会派遣一些特定职务的官员前往台湾,这些官员通常被称为“台使”。他们肩负着传达政令、监督地方政务等任务。此外,“台使”有时也用来指涉与台湾有直接或间接往来关系的人或机构。
-
现代含义:
- 现代语境中,“台使”的使用相对较少,更多时候会用“使者”、“外交官”等词汇替代。但在某些特定场合或历史文献中,仍然可以找到“台使”的记载。
造句
- 清朝政府派遣了一位台使前往台湾处理当地事务。
- 在康熙年间,多次有台使被派往台湾监督当地的开发工作。
- 历史博物馆举办了一场关于清朝“台使”的展览。
- 台使们在明清时期不仅扮演了传达政令的角色,还促进了两地的文化交流。
- 随着两岸关系的发展,现今的代表或使者可以被视为现代版本的“台使”。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