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不逊的拼音、解释、组词
口出不逊的简介:
逊:谦逊、恭顺。说出的话非常不谦逊。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出言不逊」。见「出言不逊」条。
2. 此处所列为「出言不逊」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1>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于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景帝2>尝体不安,心不乐,属3>诸子为王者于栗姬,曰:「百岁后4>,善视5>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6>,心嗛7>之而未发也。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栗姬愈恚恨,不得见,以忧死。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郃》。 (2) 景帝:西元前188∼前141,姓刘名启,字开,是汉文帝的长子。在位时采用黄老治术,实行无为政治,节俭爱民。后因采用晁错的主张,削夺诸侯王封地,引起七国之乱,幸赖太尉周亚夫平定,自此中央权力巩固,诸王毫无实力。在位十六年崩。 (3) 属:音ㄓㄨˇ,同「嘱」,托付。 (4) 百岁后:比喻死后。 (5) 视:对待、看待。 (6) 恚:音ㄏㄨㄟˋ,怨恨、愤怒。 (7) 嗛:音ㄒ|ㄢˊ,怀恨。〔参考资料〕 《三国志.卷一七.魏书.张乐于张徐传.张郃》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太祖与袁绍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绍但遣轻骑救琼,而以重兵攻太祖营,不能下。太祖果破琼等,绍军溃。图惭,又更谮郃曰:「郃快军败,出言不逊。」郃惧,乃归太祖。
3. 此处所列为「出言不逊」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是记述汉高祖至武帝五代汉皇的后妃之事,以正后为主,兼及后妃的亲族,故称为外戚世家。从这些后妃之事,可以反映宫廷内部的情况,也能看到帝王生活中的另一面。后妃之间为了争宠、争权势而进行的明争暗斗,往往也构成了整个政治形态中斗争的一部分。典源是叙述景帝与栗姬之间的一段史事。栗姬是景帝长子的母亲,与长公主有一些磨擦,长公主为此常常在景帝面前说栗姬的不是,景帝因此恼恨栗姬。曾经有一次,景帝身体不好,心情不快乐,就把那些被封王的儿子们托付给栗姬,并对她说:「我死了以后,你要好好的照顾他们。」栗姬因为生气,不肯答应,说话还傲慢无礼。景帝很气愤,怀恨在心,但并没有说出口。后来「出言不逊」这句成语,就从这里的「言不逊」演变而出,指说话傲慢无礼。另参考资料《三国志》这一段,记载了曹魏名将张郃的事迹,内容就有「出言不逊」这句成语。张郃,在东汉末年,各地起兵争夺天下之时,归附于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他建议袁绍派重兵增援乌巢。袁绍未采纳,反而采用郭图的计策,结果袁军大败。郭图则为此感到羞愧,为推卸责任,反而诬陷张郃,说他因为袁军失败而感到高兴,说话傲慢无礼。张郃因为害怕遭到不测,便愤而投奔曹操。
1. 比喻口出恶言,说话没礼貌。《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每日三五成群,在店门口儿拥挤观看,其中还有口出不逊者。」
《口出不逊》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说话态度恶劣、言语轻薄、没有礼貌或者出言不逊,常用于描述那些在谈话中表现出无礼或粗鲁行为的人。
详细解释
- 词义:这个词组中的“口出”指的是开口说出的话,“不逊”意味着缺乏谦逊和尊重。合起来就是指说话时态度恶劣、言语轻薄或者没有礼貌。
- 出处与用法: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人作品,用于批评那些在社交场合或正式谈话中表现得不够礼貌的人。
- 情感色彩:这是一个贬义词组,通常用来批评人的行为或言论。
造句
- 在团队会议中,小李总是口出不逊地反驳别人的观点,这种态度显然不利于团队合作。
- 父亲告诫我,在长辈面前要多一些礼貌和谦逊,少一些口出不逊的言行。
- 小王说话一向比较直接,有时显得有些粗鲁,让人感觉他好像有点儿口出不逊。
- 会议上他口出不逊地打断了别人的发言,结果不仅没有得到支持反而让别人更加抵触。
- 在与客户沟通时,保持专业和礼貌很重要,不要因为一时激动而口出不逊。
以上例子旨在帮助理解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及其对人际关系可能产生的影响。
分词解释
kǒu
1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腔。~才。~齿。~若悬河。2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3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港~。4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喜峰~。5 破裂的地方:~子。chū
1 从里面到外面:~访。初~茅庐。~笼。2 往外拿,支付:~力。~钱。~谋画策。入不敷~。3 离开:~发。~轨。~嫁。4 产生,生长:~产。~品。~人才。5 发生:~事。6 显露:~现。~名。7 超过:~色。~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8 来到:~席。~勤。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处(chù)。语~《孟子》。10 显得量多:这米~饭。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提~问题。12 传(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xùn
1 退避,退让:~位。~遁。2 谦让,恭顺:~让。谦~。3 次,差,不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