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同的拼音、解释、组词
仪同的简介:
yí tóng/tòng
1.见"仪同三司"。
1.见"仪同三司"。
- AI解释
《仪同》词义详解
仪同,是一个历史词汇,在古代中国有着特定的含义。它主要是指一种荣誉官职或封号,通常用于授予官员以表彰其功绩或者身份地位。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仪同”是一种特殊的军衔,指的是没有实际军事编制但享有同等待遇的将军。这种称号体现了被授予者的特殊荣耀与尊贵地位。
到了唐宋以后,随着官制的变化,“仪同”逐渐演变为一种荣誉性头衔或爵位,用来表彰特别有功绩的官员或者士大夫,不再直接关联具体的军职。
造句
- 在东晋时期,谢安不仅在朝堂上担任要职,还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被封为“仪同三司”。
- 唐代宗为了表彰名将郭子仪的卓越贡献,特地授予他“仪同三司”的称号,使其地位高于一般的三品官员。
- 魏晋风度中,嵇康不仅擅长音乐和哲学,在朝堂上也享有“仪同”这样的荣耀头衔,体现了士大夫阶层的精神追求与社会地位。
- 宋代的文人赵普因为辅佐太祖赵匡胤有功,被赐予了“仪同三司”的尊号,以示对其忠诚和智慧的认可。
- 在元朝初期,脱欢因战功卓著而被封为“仪同三司”,成为朝中仅次于宰相的重要官僚之一。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