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介的拼音、解释、组词
介介的简介:
jiè jiè
1.分隔;离间。 2.细微。介,通"芥"。 3.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 4.有害。 5.孤高耿直,有节操。 6.形容固守不变,坚定不移。 7.象声词。
1.分隔;离间。 2.细微。介,通"芥"。 3.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 4.有害。 5.孤高耿直,有节操。 6.形容固守不变,坚定不移。 7.象声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分隔。《楚辞.刘向.九叹.惜贤》:「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
2. 心有所存,不能忘怀。《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但畏长者家儿或在左右,或与从事殊难得调,介介独恶是耳。」《聊斋志异.卷一.青凤》:「诚然,但使人不能无介介耳。」
3. 孤高耿直,有节操。唐.韩愈〈河南府法曹参军卢府君夫人苗氏墓志铭〉:「法曹之终,诸子实幼,茕茕其哀,介介其守。」
4. 拟声词。形容呼吸时喉咙所发出的声音。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一五.宣城冤梦》:「夜中惊魇,叔呼之不应,撼之数十,但喉中介介作声。」
《介介》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它主要出现在一些古文或特定的文化语境中。通常,“介”字单独使用时,可以理解为“中间”的意思,或者表示某种状态或品质,例如:“耿介”形容人正直不阿。“孤介”则形容人的性格独立、特立独行。
但是作为一个完整的词语“介介”,在现代汉语的常用词汇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能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是古文翻译中,其中“介介”的意义需根据上下文来具体理解。如果“介介”是用于某种特殊语境或特定文化中的表达,那么它的含义可能会有所不同。
基于上述信息,我尝试给出一个解释:“介介”,在某些古代文献里,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坚持、执着的状态或品质;或者是描述一个人的行为、情感状态时的一种表达方式。具体而言,“介”可以理解为“坚定”的意思,而“介介”则可能是加强这种坚定的表述。
造句示例(基于上述解释):
- 尽管遇到重重困难,他依然坚持着,真是一个介介之人。
- 在这个纷扰的世界里,能够保持内心宁静、介介自守的人并不多见。
- 我们应当学习那些介介不屈的精神,面对挑战永不放弃。
- 他始终保持介介之志,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
- 看着他那介介的态度,我就知道这事儿他是不会轻易罢休的。
请注意,这些句子是基于对“介介”一词的一种推测性解释构建的。在正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时,请参考相关权威辞书或文献以确保准确性。
分词解释
介
jiè
1 在两者中间:~于两者之间。~词(用在名词、代词之前,合起来表示地点、时间、方向、方式等关系的词,如“从”、“向”、“在”、“以”、“对于”等)。~入。2 这样,这么:像煞有~事(好像真有这么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有什么了不起)。3 放在心里:~意。~怀。4 耿直:耿~。5 甲:~胄。~壳。6 个(用于人):一~书生。7 大:~圭(大玉)。8 传统戏曲脚本里表示情态动作的词:笑~。饮酒~。9 助:~寿。10 姓。11 古同“芥”,芥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