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笼的拼音、解释、组词

邛笼的简介:

qióng lóng/lǒng
也称“碉楼”。羌族的传统民居。流行于四川茂县。一般平面呈四方形,用石块砌造。分三层,上层放粮食,中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有门,层与层之间有独木梯上下。外形雄伟,建造坚固,最多达十三至十四层,高30余米,具有居住和防卫等用途。

  • AI解释

邛笼》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但在古代文献和某些特定的文化语境中出现。它主要指的是古代西南地区(如四川、云南等地)的一种竹木结构的高台,用来祭祀祖先或神灵。这种高台上可以供人居住,也可以用于观景、祈福等用途。

详细解释

  • 邛笼的构成:通常由竹子和木材搭建而成。
  • 功能:除了宗教祭祀外,还具有瞭望塔的功能,能俯瞰四周景色。
  • 文化背景:在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较为流行,反映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以及对于精神世界的需求。

造句

  1. 古代西南地区的邛笼不仅是一种建筑形式,更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桥梁。
  2. 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站在邛笼上,眺望着远方的灯火,思绪万千。
  3. 每逢节日,当地的村民们便会聚集在邛笼之下,进行传统的祭祀仪式。
  4. 这座历经沧桑的邛笼见证了无数代人的生活变迁和文化传承。
  5. 诗人笔下的邛笼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更承载着丰富的情感与历史记忆。

请注意,“邛笼”一词较为专业或文学化,在日常口语中并不常用。上述内容是基于传统文献中的描述进行的理解和解释。

分词解释

qióng

1 〔~崃〕a.地名,在中国四川省;b.山名,在中国四川省。2 〔~都(dū)〕古地名,在今中国四川省西昌市,亦作“筇竹”。3 病,劳:“匪其止共,维王之~”。

lóng,lǒng

1 用竹篾、木条编成的盛物器或罩物器:灯~。熏~。2 用竹篾、木条或金属丝等编插而成的养鸟或虫的器具:鸡~。鸟~。蝈蝈~。3 旧时囚禁犯人的东西:囚~。牢~。4 用竹木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有盖的蒸东西器具:~屉。蒸~。5 泛指包络之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