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夷的拼音、解释、组词

逆夷的简介:

nì yí
1. 对外国侵略者的蔑称。

  • AI解释

逆夷》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它是旧时中国对外国侵略者或不友好国家的一种称呼。这个词汇带有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特定的时代背景,通常出现在晚清至民国时期,用于描述来自西方的殖民主义者、入侵者等。

解释:

  • :在古代汉语中有“违背”、“反叛”的意思。
  • :原指中国以外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在古代,“夷”有时带有贬义,用来称呼与汉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尤其指北方和东方的非华夏族群;到了近代,则多被用作对西方侵略者的蔑称。

综上所述,《逆夷》可以理解为“违背正义”的外国侵略者或者不友好国家。在现代语境中使用这个词较为少见,且带有较强的负面情绪色彩。

造句:

  1. 在《鸦片战争史实》一书中,作者详细地描绘了当时英国对中国的入侵行为,将之称为“逆夷”之举。
  2. 历史学家在讲述中国近代史时提到,《南京条约》的签订被后世视为与“逆夷”妥协的表现之一。
  3. 清朝后期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常常用到“逆夷”一词来形容那些试图割占我国领土、推行殖民统治的西方国家。
  4. 某历史纪录片在介绍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将英法联军称为“逆夷”,以此强调他们的侵略行为对中国造成的巨大伤害。
  5. 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义和团运动”兴起并打出反对外来侵略者的旗帜,把那些国家称为“逆夷”。

请注意,《逆夷》一词主要出现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并且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以上造句意在帮助理解该词汇的历史背景及用法。

分词解释

1 方向相反,与“顺”相对:~流。~行。~风。~转(zhuǎn )(局势恶化)。莫~之交。2 抵触,不顺从:忤~。忠言~耳。3 背叛,背叛者或背叛者的:叛~。~产。4 迎接:~旅(旅店)。5 预先:~料(预料)。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