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郎的拼音、解释、组词
省郎的简介:
shěng/xǐng láng/làng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 2.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1.指皇帝的侍从官。因居省禁中,故称。 2.指中枢诸省的官吏。
- AI解释
《省郎》的详细解释
“省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主要出现在唐代和宋代。它的名称来自于“尚书省”的官员。“省”在这里指的是中央政府中的重要部门或机构,“郎”则是一种对官员的称呼。
在唐朝,省郎是指专门负责起草、处理皇帝敕令等公文工作的高级官员;到了宋代,则多指那些担任中央各司中较为重要职位的官员。这些官职一般要求有一定的学识和书写能力,地位较高但不如宰相或三省长官那么显赫。
5个造句
- 历史剧中的对话:“我是新任的兵部省郎,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
- 古文翻译举例:《唐书》记载:“王维,字摩诘,为尚书省省郎,文学才华横溢……”
- 小说中的人物介绍:在《大唐风华录》里,李广被授予省郎之职,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 学术论文中的引述:宋代的省郎制度,在政治和文化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注:这是一个假设性引用)。
- 现代对话中使用古代词汇:“没想到你一个学历史的小子竟能说出这么文雅的话,原来你是以前朝代的省郎?”(用于幽默表达)
需要注意的是,“省郎”作为古代官职在现代汉语中的实际应用较少,更多是出现在文学创作、历史研究或者古装剧中。
分词解释
省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
郎
láng,làng
1 对年轻男子的称呼:大~。~才女貌。2 对某种人的称呼:货~。女~。3 旧时妻称夫或情人:~君。4 封建时代的官名:~中(①古官名;②中医医生)。侍~。员外~。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