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珰的拼音、解释、组词

琅珰的简介:

láng dāng
1.亦作"琅当"。亦作"琅铛"。 2.用铁链锁人。 3.指人带上镣铐。 4.指铃铎。 5.以喻铃状物。 6.象声词。 7.犹郎当。潦倒貌。

  • AI解释

《琅珰》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某种特定语境下的用词或文学创作中的虚构词汇。据推测,这个词语可能与“rang”(铃声)和“dang”(铛声)的谐音相关联,可能描述的是清脆悦耳的声音或者带有装饰性的金属制品发出的声音。

详细解释

  • 琅珰:形容一种声音清越、响亮,类似于古筝或其他乐器演奏时发出的那种清脆、富有穿透力的声音。也可以用来形容铃铛等金属制物碰撞或摇动所发出的悦耳声。

这个词语更多地出现在文学作品或是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并不常见于日常交流。

造句

  1. 他手持一枚小巧玲珑的铜钱,轻敲在玉石上,发出一阵琅珰的声音。
  2. 夜深人静时,远处传来的琅珰声犹如天籁之音。
  3. 每当秋风送爽之时,村头那座古老的钟楼便会响起琅珰的钟声,唤起人们对过去时光的回忆。
  4. 她佩戴着一串琉璃珠子,轻轻摇曳之间,发出清脆的琅珰之声。
  5. 在古代宫廷中,每当皇帝出行,随行人员会敲响手中的铜锣,发出一连串琅珰的声音作为前导。

请注意,“琅珰”并非标准词汇,在使用时可能会被理解为描述某类声音的特点或情景的一种方式。

分词解释

láng

1 〔~~〕①象声词,金石相击声;②象声词,响亮的读书声,如“书声~~”。2 〔~玕〕像珠子的美石。3 〔~玡〕山名,在中国山东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