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籍的拼音、解释、组词

监籍的简介:

jiān/jiàn jí
1.监禁籍没。

  • AI解释

词语解释

监籍(jiān jí)

  1. 概念解读:在古代中国,特别是明清时期,监籍指的是官员因某种原因被停职或罢免之后所登记备案的记录。这种做法旨在官方层面记录和管理这些官员的状态变化。

  2. 用途与意义监籍不仅用于记载官员的在职状态变动,还涉及到他们的政绩、品行等信息。通过这样的记录,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评价官员的行为表现。

造句

  1. 古代监察制度中,一旦有官员被发现贪污受贿,便会将其名册登记在案,作为监籍管理。
  2. 明太祖朱元璋曾经大力推行监籍政策,以此来加强对于官僚体系的监督与控制。
  3. 清朝时期的科举考试结束后,对所有考生的名次及表现都会进行详细记录并归档,作为监籍的一部分。
  4. 明代《大明会典》中就有提到监籍的具体制度和操作流程,以确保官员管理井然有序。
  5. 某位官员因牵涉到一起案件而被停职审查后,他的相关信息会被记录在监籍之中,以便后续调查处理。

以上是对于“监籍”这一词语的解释及五个相应的造句示例。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jiān,jiàn

1 督察:~察。~控。~测。~护。~考。~听。2 牢,狱:~狱。~押。~禁。坐~。

1 书,书册:古~。书~。经~。典~。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3 登记:~没(mò)。~吏民。4 征收:~田。5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