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孙孝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慈孙孝子的简介:
cí sūn xiào zǐ
慈、孝:孝敬奉养。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慈、孝:孝敬奉养。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能克尽孝道,奉养父母。如:老师说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希望每位学童均能有慈孙孝子的心。亦作孝子慈孙。
1. 能克尽孝道,奉养父母。如:「老师说二十四孝的故事,是希望每位学童均能有慈孙孝子的心。」也作「孝子慈孙」。
词语“慈孙孝子”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慈孙”和“孝子”。
-
慈孙:是指对祖父、祖母等长辈充满爱心、关怀和尊敬的年轻人。慈孙不仅在物质上照顾好长辈,更体现在精神上的陪伴和慰藉。
-
孝子:指的是对父母或其他长辈表现出极大的敬爱与赡养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准则之一,强调子女应尊敬并善待自己的父母及其他长辈。
结合这两个词来看,“慈孙孝子”通常指的是一些年轻一代,他们不仅尊重并爱护自己的父辈和祖辈(如在物质上提供支持),同时也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孝道”,通过行动表达对家族长辈的敬爱之情。
造句
- 小明是家里的慈孙孝子,每逢周末都会陪伴爷爷奶奶去公园散步。
- 虽然李华在外地上学,但每次放假他都会回家看望父母,让父母感受到了慈孙孝子般的关爱。
- 张大爷说:“在我年老时,有这么个乖巧的孙子,真是我最大的幸福。”这里的“乖巧”体现了他对孙子既聪明又懂得尊重长辈的认可,正好呼应了“慈孙孝子”的含义。
- 作为新时代的好青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慈孙孝子的精神,多为家庭着想,帮助父母减轻负担。
- 李奶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有儿如此,胜过百宝箱。”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她对儿子(或者孙子)既富有又孝顺的满意之情。
这些造句旨在从不同的角度展现“慈孙孝子”的精神内涵。
分词解释
慈
cí
1 仁爱,和善:~爱。~善。~悲。~祥。仁~。~和。~眉善目。2 特指“慈母”,多用于对人称自己的母亲:家~。~闱。~颜。~命。3 对父母的孝敬奉养:孝子~孙。
孙
sūn,xùn
1 儿子的儿子:~子。~女。2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3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4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5 姓。
孝
xiào
1 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①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②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2 居丧的事:守~。吊~。3 丧服:戴~。~衣。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