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教皇国的简介:
jiào/jiāo huáng guó
公元756-1870年意大利中部由教皇统治的政教合一国家。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矮子)将从伦巴德王国夺来的从腊万纳至罗马的一片土地赠给教皇,教皇国从此开始。到近代国土逐渐缩小,1870年全部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退居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1929年建立梵蒂冈城国。
公元756-1870年意大利中部由教皇统治的政教合一国家。756年,法兰克国王丕平(矮子)将从伦巴德王国夺来的从腊万纳至罗马的一片土地赠给教皇,教皇国从此开始。到近代国土逐渐缩小,1870年全部并入意大利王国,教皇退居罗马城西北的梵蒂冈。1929年建立梵蒂冈城国。
- AI解释
《教皇国》是指中世纪时期,以罗马为中心,由天主教会控制的政治实体。这个概念主要出现在10世纪至1870年这一历史阶段内。在这一时期,教皇不仅负责宗教事务,还掌握了相当大的世俗权力,拥有自己的领土和司法权。教皇国的存在反映了一个特殊的政权形式,即宗教与政治高度结合的社会结构。
详细解释:
-
形成背景:962年,法兰克国王奥托一世被教宗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标志着王权和教权首次联姻。随后,在1084年,教皇格里高利七世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之间的冲突进一步加深了教会势力的独立性,并促进了教皇国概念的发展。
-
领土范围:教皇国最初仅限于拉蒂努斯平原(Lazio),但随着时间推移,它逐渐扩张到包括卡普阿、那不勒斯等地区。到了14世纪末期,教皇领地面积扩大至意大利半岛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区域。
-
政治结构:虽然名义上教皇国属于世俗君主制国家类型,但实际上它是“教会”国家的形式。教皇不仅作为宗教领袖存在,在很多情况下也扮演着地方世俗政权头目的角色。
-
衰落与终结:1870年,意大利王国军队攻陷罗马,标志着教皇国正式被废除,而梵蒂冈城国作为其最后的遗存成为独立国家。
造句:
- 在中世纪欧洲,教皇国曾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政治实体。
- 教皇国的存在表明,天主教会不仅在宗教上占据主导地位,在世俗事务中也有着重要影响。
- 这场战役决定了教皇国的最终命运——意大利王国军队进入罗马,结束了长达七个世纪之久的教皇国历史。
- 尽管失去了领土,但梵蒂冈依然作为象征性的“教皇国”继续存在,并且成为世界天主教会的中心。
- 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多艺术家和学者都受到了教皇国文化的深刻影响。
分词解释
教
jiào,jiāo
1 指导,训诲:~习。~头。~正。~师。~导。管~。请~。~学相长。因材施~。2 使,令:风能~船走。3 指“宗教”:~士。~主。~皇。~堂。4 姓。
皇
huáng
1 君主,亦指神话传说中的神:~帝。~后。~宫。~储(已确定的皇位继承人)。~权。2 大:~~巨著。冠冕堂~。3 对先代的敬称:~考(对亡父的尊称)。4 同“ 遑 ”,闲遐。5 同“ 惶 ”,恐惧。6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