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科役的简介:

kē yì
1.征发徭役。

  • AI解释

词语“科役”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官府对百姓所征收的各种劳役,即官员根据法令规定的制度,向平民百姓摊派的强制性劳动。这种劳动通常包括筑路、修桥、浚渠等公共工程。

详细解释

  1. 定义:“科役”,特指由政府通过科条(即法令)来向人民征收的劳役。
  2. 来源和背景:在中国古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科役”是赋税制度的一部分。它与“课征”、“徭役”等概念相关联,反映了国家对民众进行强制性劳动的一种形式。
  3. 种类:“科役”的具体内容多样,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修路、植树造林、修建水利工程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造句

  1. 明代时,地方官吏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往往将“科役”加重,使得百姓负担加重。
  2. 某些地区由于资源匮乏,政府采取了减轻“科役”的政策以缓解民众的负担。
  3. 村里的年轻人都被征去参加“科役”,帮助修建新的堤坝和灌溉系统。
  4. 在宋代,朝廷规定每户必须承担一定数量的“科役”,用于维护道路和桥梁的安全与畅通。
  5. 为了减少农民对农业生产的干扰,“科役”的范围得到了一定的限制。

这些句子展示了“科役”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境及其对民众的影响。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解释,请随时告知。

分词解释

1 动植物的分类单位:狮子属于猫~。槐树是豆~。2 机关内部组织的划分:~室。财务~。3 学术或专业的类别:~目。学~。文~。外~。4 古代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举。~甲。~第。登~。5 判定(刑罚):~处(chù)。~罚。6 古典戏剧本中指示角色表演动作时的用语:笑~。~白。7 古同“棵”。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