炳烛的拼音、解释、组词

炳烛的简介:

bǐng zhú
点燃蜡烛。《说苑·建本》载:师旷劝晋平公学习,并说:“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后以“炳烛”比喻好学不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燃烛照明。引喻日夜不辍,好学不倦。汉.刘向《说苑.卷三.建本》:「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也作「秉烛」。

炳烛》实际上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可能是您记错了或者是在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如果理解为“秉烛”,这是一个成语或比喻用语,其来源于古代的一种说法:古人认为晚上读书应该点灯,而“秉”即拿着的意思。“秉烛夜游”常用来形容珍惜时间、及时行乐的态度。

详细解释:

  • 出自:“秉烛”这一词汇或短语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特别是那些描绘夜晚景象或是表达一种情感态度的诗文中。
  • 含义:字面上理解是拿着蜡烛(或油灯),实际意义更多体现在比喻层面上。古人认为晚上读书或活动应该有照明,用“秉烛”来隐喻对时间、机会等资源的珍惜使用。

造句:

  1. 夜幕降临了,李明依然在书桌前秉烛夜读,为了明天的考试做准备。
  2. 在这美好的春夜里,我们几个朋友秉烛赏月,好不快活!
  3. 王老板认为,时间就是金钱,所以他总是珍惜时间,即使晚上也要秉烛工作,以抓住商机。
  4. 这位诗人秉烛夜书,诗篇流露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与珍惜时光的决心。
  5. 老师教育我们:学习如秉烛夜游,趁现在有光亮的时候努力进取。

以上就是“秉烛”的详细解释及造句示例。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到您!如果您的问题另有指代,请告知我具体的含义或来源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释和举例。

分词解释

zhú

1 用线绳或苇子做中心,周围包上蜡油,点着取亮的东西(古代亦称“火炬”):蜡~。花~。~光。~泪。~台。风~残年。2 洞悉:洞~其奸。3 灯泡瓦特数的俗称:十五~的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