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学之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绩学之士的简介:

jì xué zhī shì
指学问渊博的人;学者。

  • AI解释

《绩学之士》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元代无名氏的《连环计》第三折。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那些学问渊博、学术成就显著的人。其中,“绩”指编织或做功,引申为积累;“学”是指学问;“之士”则是对学者的一种尊称。

详细解释: - :在古代常用来比喻累积的过程,比如“绩麻”。在此成语中,意为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研究。 - :指知识、学问。在这里特指广博的知识或高深的学术研究。 - 之士:指的是学者或者有学问的人。这个部分是对前面“绩学”所描述人物身份的一种尊称。

综合来看,“绩学之士”通常用来形容那些通过长期勤奋学习和积累,最终达到知识渊博、学术成就显著的人。

造句:

  1. 自从他拜在名师门下之后,就成为了一名绩学之士。
  2. 虽然年纪轻轻,但他已经成为了绩学之士,备受尊敬。
  3. 这位老教授是大家公认的绩学之士,在学术界享有极高的声誉。
  4. 绩学之士往往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解。
  5. 他的著作丰富、研究深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绩学之士。

分词解释

1 把麻搓捻成线或绳:纺~。~麻。~火(古代夜间纺织时照明的灯火)。2 继:“子盍亦远~禹功而大庇民乎?”3 成果,功业:成~。功~。战~。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