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兵之计的拼音、解释、组词

缓兵之计的简介:

huǎn bīng zhī jì
延缓对方进攻的计策。指拖延时间,然后再想办法。

  • AI解释

词语解释

缓兵之计(huǎn bīng zhī jì)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军事策略的成语,意思是故意拖延时间,使对方放松警惕或在准备上出现漏洞。这个计策通常用于暂时缓解当前不利局面,为己方争取更多的时间来调整战略、补充兵力或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行动。

缓兵之计作为一种战术手段,强调的是灵活性和耐心,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通过拖延对方的进攻节奏,创造有利时机进行反击或者逐步削弱敌人的士气与资源。这种策略在现代语境中也可用于比喻需要延缓行动、避免立即做出决定的情况。

造句

  1. 公司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为了争取时间寻求新的投资来源,管理层决定采取缓兵之计,暂时放慢项目推进速度。
  2. 在与对方的谈判陷入僵局时,谈判代表提出了一个缓兵之计,提议双方先暂停争议问题的讨论,转而探讨合作领域。
  3. 由于产品上线前遇到了技术难题,团队决定采取缓兵之计,优先解决主要功能的问题,后续再优化细节设计。
  4. 为了不被竞争对手察觉到新的市场策略,公司决定暂时对新产品开发的信息保持低调,采用缓兵之计来观察市场的反应。
  5. 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当地政府通过实施缓兵之计,合理调配救援物资和人员,确保了救援行动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上这些例子展示了“缓兵之计”这一成语在不同情境下的灵活运用方式。

分词解释

huǎn

1 慢,与“急”相对:~步。~行(xíng )。~慢。迟~。2 延迟:~刑。~办。~役。~征。刻不容~。3 放松,松弛:~和。~冲。~解(jiě)。和~。4 苏醒,恢复:~气。~醒。

bīng

1 武器:~器。~刃。~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士。~卒。~丁。~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法。~家。~机。~衅(战争的争端)。~书。~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荒马乱。~贵神速。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1 核算:~时。~量(liàng )。~日程功。2 测量或核算度数、时间、温度等的仪器:晴雨~。湿度~。3 主意,策略:~策。~谋。4 谋划,打算:~划。~议。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