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胜桥战役的拼音、解释、组词
贺胜桥战役的简介:
hè shèng qiáo zhàn yì
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国民革命军克复汀泗桥后,吴佩孚军万余人逃往贺胜桥。革命军以第四军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为攻击队,担任正面进攻。8月30日与敌激战一昼夜,俘敌数千人,击溃了吴佩孚主力。
北伐战争的著名战役。国民革命军克复汀泗桥后,吴佩孚军万余人逃往贺胜桥。革命军以第四军第十二师和叶挺独立团为攻击队,担任正面进攻。8月30日与敌激战一昼夜,俘敌数千人,击溃了吴佩孚主力。
- AI解释
《贺胜桥战役》详细解释
《贺胜桥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之一,发生在1926年的北伐战争期间。这次战斗是国民革命军在北伐过程中对抗吴佩孚的军队的一场重要战役。
背景
当时,北洋政府内部长期存在派系之争,其中直系军阀吴佩孚实力较强,并控制了湖北、湖南等省份。随着国民党发动的北伐战争逐步推进,革命势力开始对吴佩孚的统治形成威胁。
战役概况
- 时间与地点:1926年7月—8月,在湖北省武昌市附近的贺胜桥地区。
- 双方力量对比:
- 国民革命军:约3万多人,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伐总司令部指挥;
-
吴佩孚军队:人数约为5万多人,装备较先进但缺乏战斗经验。
-
战役经过:通过精心的准备和合理的战术安排,国军利用地形优势和夜战等策略,成功击溃了吴佩孚部队。这一战不仅扭转了北伐局势,还为后续作战奠定了基础。
- 结果与影响:
- 此役以少胜多,显示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
- 粉碎了吴佩孚在华中地区的统治企图;
- 为北伐战争最终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个造句
- 在《贺胜桥战役》中,国军凭借智谋和勇气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 教师向学生们讲述的《贺胜桥战役》,让学生们深刻理解了战略的重要性。
- 每当提及《贺胜桥战役》,我们都会感叹于那个时代英雄们的智慧与勇气。
- 电影《血染贺胜桥》通过重现《贺胜桥战役》的情景,激发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兴趣。
- 在讨论军事史的时候,《贺胜桥战役》总是作为一个经典的案例被提及。
分词解释
贺
hè
1 庆祝,祝颂:祝~。~喜。~词。~电。~礼。2 姓。
胜
shèng
1 在斗争或竞赛中打败对方或事业达到预定目的:~利。得~。~券(指胜利的把握)。~负。无往不~。2 超过,占优势:~似。优~。以少~多。3 优美的:~地。~景。~境。~迹。~状(胜景)。4 古代妇女的饰物:花~。彩~。5 能承担,能承受(旧读shēng ):~任。不~其烦。6 尽(旧读shēng ):不~感激。
桥
qiáo
1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于通行的建筑物:~梁。~墩。~涵。~头堡。吊~。栈~。引~。立交~。2 形状如桥梁的:心脏搭~手术。3 古同“乔”,高。4 古同“矫”,正,整。5 姓。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役
yì
1 服兵务,从军:从~。现~。2 战事:战~。3 服劳力之事:劳~。徭~。4 使唤:~使。奴~。5 被役使的人:~夫。~徒。仆~。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