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圩的拼音、解释、组词

赶圩的简介:

gǎn wéi/xū
〈方〉赶集。

  • AI解释

赶圩》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特有的一个风俗,主要流行于广西、云南、贵州等地。这里的“圩”是指集镇或集市,“赶圩”就是指农民们定期前往墟场进行贸易活动,进行商品交换和社交互动的一种习俗。“赶圩”的时间往往定在逢一、四、七这样的日子(这种安排有时会根据当地风俗习惯有所不同)。这种活动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加深了社区之间的联系。

详细解释

  1. 定义赶圩是一种传统的乡村市场交易活动。
  2. 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农民对日常生产生活资料的需要,并进行商品交换和社交互动。
  3. 时间与地点选择
  4. 时间:通常在农历的“墟期”(如一、四、七);
  5. 地点:集镇或有固定市场的乡村区域。
  6. 文化意义: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一部分,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交互动的重要方式。

造句

  1. 每到圩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早早地赶往圩场,希望选购到心仪的商品。
  2. 赶圩对于当地农民来说不仅是一天的忙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现。
  3. 村民张大伯每年都要参加几次重要的赶圩活动,以获取家中的必需品和日用品。
  4. 在那个小城镇上举行的盛大赶圩活动中,各式各样的农产品、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众多买家。
  5. 虽然现代的超市购物已经十分便捷,但对于许多村民来说,参加赶圩仍然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乐趣。

分词解释

gǎn

1 追,尽早或及时到达:~超。~集。~先进。2 从速,快做:~快。~路。~任务。3 驱逐,驱使:~羊。驱~。4 等到(某个时候):~明儿。5 遇到(某种情形或机会):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