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抚使的拼音、解释、组词

安抚使的简介:

ān fǔ shǐ
1.官名。隋代曾设安抚大使,由行军主帅兼任。唐代前期派大臣巡视抚恤经过战争的地区或灾区,称安抚使。宋代为掌管一方军民两政之官,称安抚使,或称经略安抚使。常由知州﹑知府兼任。以二品以上大臣充任时称安抚大使。辽金元称安抚使或安抚司,设在西南边远地区。明清沿置,为武职土官。

  • AI解释

《安抚使》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主要职责是负责安抚、管理地方少数民族,或者处理某些地区的稳定事务。这一职位多设置在边疆或民族关系较为复杂的地方,旨在通过和平的方式维护国家的统一与稳定。安抚使通常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具有一定的军事和行政权力。

详细解释

  • 设立背景:古代中国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以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动乱,设置了安抚使这一官职。
  • 职能范围:除了负责地方性的社会稳定工作之外,安抚使还可能参与解决外交、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
  • 设置地点:通常是在边疆地区或是与国家内部存在较大差异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 权力与地位:安抚使往往拥有较高的行政和军事权力,能够对所辖区域实施较为广泛的管理。

造句示例

  1. 宋朝时期,在西南边境设置了一位安抚使,专门负责处理与当地彝族的关系。
  2. 某安抚使在处理地方纠纷时展现了卓越的智慧,使得原本紧张的情况得以缓和。
  3. 元代的安抚使不仅拥有军事指挥权,还必须精通当地的语言文化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4. 清朝初期,在新疆地区设立安抚使职位以加强对于维吾尔族等民族的管理。
  5. 由于历史原因,直到民国时期,某些边疆地区仍保留着安抚使这一传统官职。

分词解释

ān

1 平静,稳定:~定。~心。~宁。~稳。~闲。~身立命。~邦定国。2 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民。~慰。~抚。3 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4 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转危为~。5 装设:~置。~家立业。6 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的什么心?7 疑问词,哪里:~能如此?8 姓。

1 慰问:~恤(安慰和周济)。~慰。安~。~爱。2 扶持,保护:~养成人。3 轻轻地按着:~摩。~摸。~琴(弹琴)。~今追昔。4 同“ 拊 ”。
使

shǐ

1 用:~用。~劲。~役。~力。~钱。2 派,差谴:~唤。~命。~女。3 让,令,叫:迫~。4 假若:假~。即~。5 奉命办事的人:~者。大~。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