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墒的拼音、解释、组词

蓄墒的简介:

xù shāng
1. 蓄积水分的土壤。如:蓄墒良好。

  • AI解释

词语解释

蓄墒,这个词来源于农业气象领域。在古汉语中,“蓄”意为积累、储藏;“墒”指的是土壤湿度或含水量。因此,“蓄墒”的含义是指通过灌溉、保水等措施增加和保持土壤的水分含量,以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的过程。

造句

  1. 为了确保稻田在干旱季节能够正常生长,农民需要采取科学方法蓄墒,合理灌溉。
  2. 在春季播种前,农业技术人员会指导农民做好蓄墒工作,保证作物顺利发芽。
  3. 科技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新型的土壤保水剂,帮助农田进行高效蓄墒,减少水分蒸发损失。
  4. 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在干旱地区也可以实现农作物的稳定生产并有效进行蓄墒
  5. 林业工作者在林地管理中强调蓄墒的重要性,提倡使用覆盖物等方式来保持土壤湿度。

这些例子展示了“蓄墒”这一术语在实际农业生产与生态保护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1 积聚,储藏,保存:~藏。~洪。~发(fà )。~养。积~。储~。兼收并~。2 存于心中:~志。~怨。~谋。~意。含~。3 等待:“孰谓时之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