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参的拼音、解释、组词

衙参的简介:

yá cān/shēn
1.旧时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

  • AI解释

衙参》,这个词组在中国古代官场和文学作品中有时出现,指的是文职官员前往上司所在的地方进行请安或汇报工作的一种行为。其中,“衙”指古代官署或者办公场所;“参”,在这里有向长官请安、谒见的意思。整体上,《衙参》可以理解为一种例行的礼仪性行为。

详细解释

  1. :中国古代政府机关的称呼,指官员工作的地方。
  2. :这里有拜访、谒见的意思。在古代,官员定期或根据需要前往上司所在的地方请安、汇报工作或者接受指示等。

造句:

  1. 每逢月初和月末,他都要亲自去衙门进行一次衙参,以向长官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展。
  2. 在那个时代,官员们常常要通过频繁的衙参来维持与上司的关系。
  3. 尽管已经升迁为正厅级领导,但他仍然保持着每季度一次的衙参习惯,这既是对前辈的一种尊敬,也是对自身职责的坚持。
  4. 由于家事繁忙,他最近几次没有按时去衙门进行衙参,结果被上级批评了。
  5. 在古代,官员之间不仅要在公务上互相支持,在私底下也需要通过频繁的衙参来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分词解释

1 旧时官署之称:公~。~门。~参(cān)(官吏到上司衙门,排班参见,禀白公事)。~役。2 唐代皇帝前殿:“元和十五年正月……群臣始朝于宣政~”。3 排列成行的事物:槐~。柳~。

cān,shēn,cēn,sān

1 加入在内:~加。~与。~政。~赛。~议。2 相间,夹杂:~杂。~半。3 检验,用其他有关材料来研究,考证某事物:~考。~照。~省(xǐng)(检验省察)。~看。~阅。~检。4 探究,领悟:~悟。~透。~破。~禅。5 旧指下级进见上级:~见。~拜。6 弹劾,向皇帝告状:~奏。~劾。~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