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思奇(1910-1966)的拼音、解释、组词

艾思奇(1910-1966)的简介:

ài sī qí (1910-1966)
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原名李生萱,云南腾冲人。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到延安。建国后,历任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哲学教研室主任、副校长,中国哲学学会副会长,中科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介绍、宣传工作。30年代曾发表《大众哲学》,对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年起过启蒙作用。著作还有《哲学与生活》等。

  • AI解释

《艾思奇(1910-1966)》是关于一位著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教育家和理论家的人物词条。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后改名为李生忠,又更名为艾思齐,他是一位重要的思想传播者,在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详细解释

艾思奇出生于云南省腾冲县,早年曾在云南大学学习。1937年参与了左翼文化运动,并与鲁迅、茅盾等著名作家和学者有交往。抗战期间,他在昆明等地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和普及工作,撰写了大量浅显易懂的文章和著作,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的理论问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艾思奇的主要贡献在于他所写的《大众哲学》、《辩证唯物主义讲解》等书,这些书籍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广大读者能够容易理解马克思主义思想。他还翻译了不少苏联哲学家的作品,并撰写了大量评论文章,对推动中国现代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艾思奇的思想和著作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的指导下,中国很多学者走上了理论研究的道路。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培养了一大批哲学领域的优秀人才。

造句

  1. 艾思奇的《大众哲学》一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普及的经典之作。
  2. 在那个思想启蒙的时代,艾思奇的著作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年轻人的思想之路。
  3. 即使在今天阅读艾思奇的作品,我们仍然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4. 艾思奇将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给大众,极大地推动了哲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5. 作为一名教育家,艾思奇不仅自己学识渊博,而且善于因材施教,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哲学研究人才。

分词解释

ài,yì

1 多年生草本植物,嫩叶可食,老叶制成绒,供针灸用:~子。~蒿。~绒。2 年老的,也指老年人:耆~。3 止,绝:方兴未~。4 美好:少(shào )~(年轻美好的女子)。5 姓。

sī,sāi

1 想,考虑,动脑筋:~想(a.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b.想法,念头;c.思量)。~忖。~索。~维。沉~。寻~。见异~迁。2 想念,挂念:~念。~恋。相~。3 想法:~绪。~致(新颖独到的构思、意趣)。构~。4 姓。

qí,jī

1 特殊的,稀罕,不常见的:~闻。~迹。~志。~观。~妙。~巧。~耻大辱。2 出人意料的,令人不测的:~兵。~计。~袭。出~制胜。3 惊异,引以为奇:~怪。惊~。不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