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躬之节的拼音、解释、组词

匪躬之节的简介:

fěi gōng zhī jié
躬:指自身利益;节:节操。指不顾自身利益而尽忠王室的节操。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四十四˙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亦作匪躬之操。

1. 不顾自身利害而尽忠王室的节操。《晋书.卷四四.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也作「匪躬之操」。

《匪躬之节》是古代汉语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不为个人私利而坚守原则和操守的精神。在现代语境下使用较少,但其含义可以提炼为“不顾自身安危或利益,坚持道德准则”。成语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原文提到:“匪躬之故,可杀也;君曰:‘宁死!’”

详细解释

  • “匪躬”:匪通“非”,不的意思;躬是身体、自身。整个词意为“不顾自己的身体或利益”。
  • “之节”:指个人的操守和行为准则。

综合来看,“匪躬之节”的意思是指即使牺牲自己,也要坚持原则和操守。

造句

  1. 刘洋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不计个人安危,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真正体现了“匪躬之节”。
  2. 张明先生虽然身患重病,但仍然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的精神正是古人所称道的“匪躬之节”。
  3. 作为一名真正的警察,他一直秉持“匪躬之节”,不畏生死,只为保护人民的安全。
  4. 即使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李华依然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他的这种行为也展现了“匪躬之节”的高尚品质。
  5. 在这次抗震救灾中,许多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前往灾区救援,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匪躬之节”这一传统美德。

这些句子将成语的意义融入到了具体的人物和情境之中,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表达。

分词解释

fěi

1 强盗,抢劫财物的坏人:~徒。~首。叛~。2 不,不是:~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获益~浅。

gōng

1 身体。2 自身,亲自:反~自问。~行实践。事必~亲。3 弯曲身体:鞠~。~身下拜。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jié,jiē

1 竹子或草木茎分枝长叶的部分:竹~。~外生枝。2 物体的分段或两段之间连接的部分:关~。两~车厢。3 段落,事项:~~(一段一段地,逐步)。~目。4 中国历法把一年分为二十四段,每段开始的名称:~气。~令。5 纪念日或庆祝宴乐的日子:~日。6 礼度:礼~。7 音调高低缓急的限度:~奏。~拍。~律。8 操守:~操。晚~。变~。高风亮~(高尚的品德和节操)。9 省减,限制:~省。~制。开源~流。10 略去,简略:~选。~录。11 古代出使外国所待的凭证:符~。使~。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