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户的拼音、解释、组词

匠户的简介:

jiàng hù
1.世业的工匠。 2.元代统治者为便于强制征调各类工匠服徭役,将工匠编入专门户籍,称为"匠户"。子孙世代承袭,不得脱籍改业。至明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出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匠人才获自由身份。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从事工匠的门户。《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陪陵而葬者,将作给匠户,卫士营冢。」

2. 匠役的户籍。元代统治者徵调各类工匠服徭役,编入户籍,称为「匠户」。世代承袭,不得改业。至明代改为轮班作业,除定期服役之外,余时可自制产品,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至清朝废除匠籍,恢复自由身分。

匠户》在古代中国的户籍制度中,指的是专门从事某种手艺或者技术工作的家庭。这种制度通常与某些特定的手工艺行业相关联,如木工、铁匠等,并且在封建社会里这些职业往往被严格划分和限制。

详细解释

  1. 定义匠户是指中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户籍类型,专为掌握某项手工业技能的家庭设立。这些家庭世代从事着特定的行业工作。
  2. 形成原因:这种制度是由于古代社会对工匠技艺的需求以及为了确保某些行业的技术传承而形成的。
  3. 特征与限制
  4. 严格的家庭世袭制,通常父子相传。
  5. 有时会伴随有身份和地位上的特殊待遇(例如免除某些赋税)或相应的负担。
  6. 制度内可能包括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如匠户不能随意迁徙、换业等。

造句

  1. 明朝时期,许多工匠家庭被编入匠户,世代从事木工工作。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匠户制度逐渐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与作用。
  3. 在古代中国,匠户是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为国家的生产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4. 尽管匠户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特殊的地位和职责,但这一群体往往也面临着诸多限制。
  5. 改革开放后,匠户制度逐渐被取消或改革,许多传统技艺得以更广泛地传播和发展。

以上内容基于对历史文献的理解进行的解释与举例。请注意,关于具体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研究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资料以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

分词解释

jiàng

1 有手艺的人:~人。木~。画~。能工巧~。2 灵巧,巧妙:独具~心。3 具有某一方面熟练技能,但平庸板滞,缺乏独到之处:~气。

1 一扇门,门:门~。窗~。~枢不蠹。夜不闭~。2 人家:~口。~主。门~之见(亦指派别上的成见)。3 会计部门称账册上有业务关系的团体或个人:~头。开~。4 门第:门当~对。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