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时的拼音、解释、组词
十二时的简介:
shí èr shí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3.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宋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
1.古时分一昼夜为十二时,以干支为记。《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有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名目,虽不立十二支之目,但已分十二时。至以十二支记时,《南齐书.天文志》始有之。参阅清赵翼《陔馀丛考.一日十二时始于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公五年》"十时"注。 2.犹言一昼夜,全天。 3.词牌名。亦称"十二时慢"。宋鼓吹四曲之一,双调或三段,有平韵﹑仄韵两调,四体。又为《忆少年》的别名,双调四六或四七字两体。 4.曲牌名。属南曲商调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人分一天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等十二个时辰。
2. 全天。唐.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诗:「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宋史.卷三八五.葛邲传》:「十二时中,莫欺自己。」
3. 词牌名。宋鼓吹四曲之一。此调有仄韵、平韵两体。
《十二时》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从其字面意义推测,“十二时”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时辰制度,即一天被分为十二个小时段,每个时间段称为“一时”,而通常和特定的名字相连。这种制度源于古代中国的天文学与哲学理论,与干支纪年法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里,“子时、丑时、寅时……亥时”是传统的十二时辰的名称,每一个时辰对应现代时间的一个小时或两个小时不等(具体取决于时辰名)。“时”在这一语境下通常指的是古时候的时间段划分。
造句:
- 古人讲究“十二时”的作息规律,子时前应当入睡,以确保充分休息。
-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如张飞在丑时独自一人守护军营的故事。
- 这个传统的时间制度不仅在中国古代广泛使用,在一些现代的传统文化节日庆典中仍然能见到它的影子。
- 十二时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元素之一,它们与五行、阴阳等概念紧密相连,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智慧。
- 我们虽然生活在现代都市,但偶尔回忆一下这些古老的时辰名称,或许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之美。
如果《十二时》是某个特定场景或文字段落的名字,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行更准确的解释。
分词解释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时
shí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2 较长的时间:~代。古~。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5 常常:~常。学而~习之。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9 某一时刻:按~上班。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11 机会:~机。待~而动。1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