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兰的拼音、解释、组词

椒兰的简介:

jiāo lán
①椒和兰,都是芳香之物:椒兰芬苾。②比喻美好:椒兰之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椒与兰,皆为香草。《荀子.礼论》:「刍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唐.杜牧〈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2. 比喻美好的品德。唐.元稹〈授牛元翼深冀等州节度使制〉:「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旧唐书.卷一九三.列女传.序》:「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贻闺壶。」

3. 楚大夫子椒及怀王的弟弟子兰。两人皆是佞人。语出《楚辞.屈原.离骚》:「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后用以比喻奸佞的小人。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诗:「椒兰争妒忌,绛灌共谗谄。」

椒兰》这个词并非一个正式的、广泛使用的成语或词汇,它可能来源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者是文学创作中的虚构名称。根据常见的拆分方式,“椒”和“兰”分别指的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花椒和兰花。

  1. 花椒(学名:Zanthoxylum bungeanum):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果实有强烈的麻味,在中餐烹饪中有重要的调味作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花椒象征着“麻辣”、“热情”,有时也被赋予了驱邪、保平安的寓意。

  2. 兰花(学名:Orchidaceae):是世界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家族之一,因其花形优美、香气芬芳而被誉为“君子之花”。在古代中国文人的眼中,兰花代表着高洁、清雅和隐逸的精神品质。

将两者结合为《椒兰》,可能用于比喻两种截然不同的特质或景象并存的情况。如形容一个人外冷内热的性格,或者象征着对立双方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等场景。但这种表达方式并不常见,更多是文学创作中的独特用法。

造句:

  1. 在这个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个《椒兰》般的人物,外表严肃而内心却充满温柔与善解人意。
  2. 尽管工作环境复杂多变,《椒兰》一样的团队成员们依旧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3. 这幅画作巧妙地融合了火辣热烈的红辣椒与清雅高洁的兰花元素,让人联想到《椒兰》般奇妙的画面。
  4. 他的人生就像是一场精彩的《椒兰》表演——外在的世界充满挑战和冲突,而内心深处却保持着一种宁静平和的态度。
  5. 在这次文化交流活动中,《椒兰》般的互动模式鼓励大家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彼此的文化特色。

请注意,“椒兰”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其象征意义的理解进行的创作。

分词解释

jiāo

1 〔花~〕a.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果实球形,暗红色,种子黑色,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简称“椒”,如“~盐”。“~酒”。“~桂”(常用来喻贤人)。2 〔胡~〕a.常绿藤本植物,果实球形,红色,成熟后红黑色,味辛辣,可供药用或调味;b.这种植物的果实。

lán

1 指“兰草”和“兰花”:~艾(“兰花”和“艾草”,喻君子和小人)。~谱(结拜盟兄弟时互相交换的帖子,上写各自家族的谱系。兰有香味,喻情投意合)。~摧玉折(喻贤人夭折,后多用来哀悼人不幸早死)。2 古书上指“木兰”。3 古同“栏”,家畜圈(juàn )。4 古同“斓”,斑斓。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