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的拼音、解释、组词
柽柳的简介:
chēng liǔ
又称“观音柳”、“三春柳”。柽柳科。枝条柔弱,多下垂。叶小,鳞形。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生长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是盐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又可栽培供观赏。枝干可编篮和筐。
又称“观音柳”、“三春柳”。柽柳科。枝条柔弱,多下垂。叶小,鳞形。夏季开淡红色小花。生长于中国黄河和长江流域。是盐土地区重要造林树种,又可栽培供观赏。枝干可编篮和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植物名。柽柳科柽柳属,灌木或小乔木。高约四至八公尺,枝条纤弱下垂。叶卵状披针形,长一至三公厘,浅蓝绿色。总状花序,夏秋两季开粉红色花,有时一年可开三次,故又名「三春柳」。蒴果圆锥形,种子有丝状毛。能适应碱性土壤,河岸湿地或高原旱地都能生长。因状如人形,又名「人柳」。也称为「河柳」、「旱柳」、「观音柳」、「西河柳」、「赤杨」、「柽柏」。
《柽柳》这个词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词汇,它更像是一种文学或者特定语境中的表述方式。不过根据上下文,“柽柳”通常指的是植物界的一种树或灌木——柽柳(学名:Tamarix)。
柽柳的详细解释
名称来源: “柽柳”的名字来源于古代汉语,其中“柽”指一种植物,“柳”则表明它的形态类似于柳。柽柳属于柽柳科、柽柳属的一类植物,广泛分布在中国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具有极强的适应性和抗旱性。
特征: - 生长习性:柽柳主要为灌木或小乔木,树皮呈灰色或浅褐色。 - 叶子:叶子细长柔软,呈线形,通常对生或者轮生。 - 花朵与果实:花单生于枝顶或叶腋,呈淡红色或白色;果为蒴果。
用途和价值: - 柽柳具有很强的固沙作用,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木材可制作家具和工艺品,树叶可用于编织篮子等手工艺品。 - 在一些地区,柽柳也被用作传统医药材料。
造句
- 在干旱的沙漠边缘,一片片柽柳顽强地生长着,构成了一道绿色的生命屏障。
- 漫步于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可以看到成片的柽柳如同战士一样挺立,守护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
- 为了防止风沙侵袭,当地政府大量种植了柽柳等耐旱植物。
- 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柽柳以其特有的姿态,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生命的坚韧与活力。
- 夕阳西下时分,远处的柽柳林被染上了一抹金黄,美得让人心醉。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柽柳”这个词!
分词解释
柳
liǔ
1 落叶乔木或灌木,枝柔韧,叶狭长,春天开黄绿色花,种子上有白色毛状物,成熟后随风飞散,种类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条。~絮。~暗花明。2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