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棚子的简介:
péng zǐ
1.用竹木一类东西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地下采矿时在巷道或工作面中所采用的一种支架。一般由一根棚梁和两三根棚腿所组成。
1.用竹木一类东西搭成的篷架或小屋。 2.地下采矿时在巷道或工作面中所采用的一种支架。一般由一根棚梁和两三根棚腿所组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小的棚架。《儒林外史》第二回:「那日从学里师爷家迎了回来,小舍人头上戴著方巾,身上披著大红䌷,骑著老爷棚子里的马,大吹大打,来到家门口。」也作「棚儿」。
《棚子》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用竹木等材料搭建的小型屋舍或遮蔽物,主要用于临时住宿、遮阳避雨或者作为简易的工作场所。它相对于永久性的建筑来说更加简单和临时化。此外,“棚子”有时也用于形容某种性质上的“架子”或框架结构。
详细解释
- 定义:棚子是一种简单的住所形式,通常由木头、竹子或其他轻质材料构成。
- 用途:
- 农村地区用作临时居住地或者仓库;
- 建筑工地上作为工人休息区或简陋的办公室使用;
- 有的地方会在菜市场附近搭建棚子出售蔬菜水果等商品。
- 特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快速搭建和拆卸。
造句
- 因为工厂临时扩大生产规模,工人们在厂门口搭起了几个简陋的棚子作为休息区。
- 村民们为了避雨,在村边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了一个小棚子。
- 棚子市场是这个城市的一部分,每天早市结束后这里就开始热闹起来。
- 在建筑工地的角落里,有几个工人正在吃午饭,他们就是坐在一个简陋的棚子里的。
- 农民为了储存农作物,在自家院子里搭起了一个简易棚子。
这些句子展示了“棚子”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和使用方式。
分词解释
棚
péng
1 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盖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风雨日光的东西或简陋的小屋:天~。帐~。窝~。~车。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