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聚仁(1900.6.26~1972.7.23)的拼音、解释、组词

曹聚仁(1900.6.26~1972.7.23)的简介:

cáo jù rén(1900.6.26~1972.7.23)
生于浙江浦江(今属兰溪市)。1921年毕业于浙江省立一师,同年到上海;在民国女子工艺学校任教,并为《国民日报·觉悟》撰稿。1922年记录章太炎的讲演稿《国学概论》在《觉悟》发表,引起社会注意。1923年,担任上海艺专、暨南、复旦等大学教授,并从事写作。1932年主编《涛声》半月刊。1934年协助陈望道编辑《太白》。次年与徐懋庸创办《芒种》。抗战爆发后,任中央通讯社战地特派员,采访淞沪战役、台尔庄战役,后活跃在东南各战区。1941年至19

  • AI解释

曹聚仁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者、记者和编辑,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之一。他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在二十世纪初即投身于革命运动,并参与了各种进步活动与文学创作。他的学术领域广泛,涵盖了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等多方面,著有《中国通史简编》等重要著作。

详细解释

  1. 生平概览:曹聚仁生于清朝末年,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下成长,亲身经历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2. 学术贡献:他在历史学方面做出了显著成就,《中国通史简编》是他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此外,他对哲学、政治等领域也有独到见解。
  3. 社会实践与思想影响:曹聚仁不仅著书立说,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传播工作。他作为记者曾广泛报道过各类新闻事件,对当时的社会舆论产生了积极影响。

造句

  1. 曹聚仁先生的《中国通史简编》是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
  2.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曹聚仁选择成为一名编辑,致力于传播进步思想。
  3. 通过曹聚仁的文章,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4. 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知识分子,曹聚仁在各个领域都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5. 学界对曹聚仁的研究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著作不仅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视角。

分词解释

cáo

1 等,辈:尔~(你们)。吾~。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部~(中国明、清两代各部司曹的通称,源于汉代曹史的简称,相当于郡守的总务长)。3 诉讼的原告、被告两方。4 姓。

1 会合,集合:~合。~会。~积。~集。~谈。~拢。~齐。~餐。欢~一堂。物以类~。凝~。~沙成塔。

rén

1 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义(①仁爱与正义;②通情达理,性格温顺,能为别人着想)。~爱。~政。~人志士(仁爱有节操的人)。~义礼智(儒家的伦理思想)。~至义尽。一视同~(同样看待,不分厚薄)。2 果核的最内部分或其他硬壳中可以吃的部分:核桃~儿。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