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的拼音、解释、组词
明月的简介: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2.指明珠。 3.喻泪珠。 4.下一个月。
1.光明的月亮。 2.指明珠。 3.喻泪珠。 4.下一个月。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皎洁的月亮。【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
1. 明朗的月亮。东周战国.宋玉〈神女赋〉:「皎若明月舒其光,须臾之间,美貌横生。」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诗:「安寝北堂上,明月入我牖。」
2. 指明珠。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汉.班固〈西都赋〉:「随候明月,错落其间。」
词语详解
明月
-
含义: "明月"常用来形容明亮的月亮,它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种意象通常寄托着诗人的情感,如思乡之情、离别之愁或高洁的情操。
-
用法: 这个词常常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词语构成诗句,在诗词中起到营造意境和抒发情感的作用。
-
特点:
- 象征意义: 在古代诗歌中,"明月"往往与思乡、怀旧、孤独、高洁等情感紧密相关。
- 文化背景: "明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意涵。比如李白有诗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里的“明月”便不仅仅是指自然现象,更是一种引发诗人无限遐想的符号。
造句
- 晚上散步时,我仰望着那轮明亮皎洁的月亮。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 故乡的小路,在明月下显得格外幽静。
- 诗人望着天上明月,陷入了深深的思乡之情。
- 那轮皎洁的明月高悬在夜空,为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分词解释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
月
yuè
1 月亮;月球。地球的卫星:~光(月球反射太阳的光)。~蚀。2 计时单位,公历一年分十二个月。3 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刊。~薪。4 形状像月亮的,圆的:~饼。~琴。5 妇女产后一个月以内的时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