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的拼音、解释、组词

朗诵的简介:

lǎng sòng
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诗歌~会。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大声诵读。【例】这次诗歌朗诵比赛,她表现相当出色,得到第一名。

1. 高声诵读诗文。《三国演义》第六○回:「遂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朗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也作「朗读」。

词语“朗诵”详解

定义: 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表达情感、传达思想和艺术作品的方式。它强调语言的节奏感、声调的变化以及情感的表现力,相较于普通的口头阅读更加注重表演性。

特点: 1. 声情并茂: 注重音色变化与情感表达,使听众或读者能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 2. 表现力强: 通过语速快慢、高低起伏等技巧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 艺术性强: 不仅局限于文学作品的朗诵,还广泛应用于诗歌、散文、戏剧台词等多种文体。

造句:

  1. 老师要求我们准备一个诗朗诵,在晚会上为大家表演。
  2. 在纪念日活动中,他深情地朗诵了鲁迅先生的名作《祝福》。
  3. 小明在语文课上被选中朗诵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他用抑扬顿挫的声音赢得了满堂喝彩。
  4. 为了这次比赛,她花了好几天时间练习朗诵,希望能在比赛中表现出最好的状态。
  5. 在那个特别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朗诵了母亲写的那首诗,以此纪念家庭的美好时光。

这些句子展示了“朗诵”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从教育环境到个人情感表达的各种情境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分词解释

lǎng

1 明亮,光线充足:~敞。~澈。~然。明~。晴~。开~。爽~。2 声音清楚、响亮:~声。~读。~诵。书声~~。

sòng

1 用有高低抑扬的腔调念:~读。背~。~诗。2 称述,述说:“王之为都者,臣知五人焉,知其罪者,惟孔距心,为王~之”。3 诗歌:作~(作诗)。4 怨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