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对的拼音、解释、组词
假对的简介:
jiǎ/jià duì
1.诗文对偶中的借对。即内容虽不成对偶但字面却成对偶,或谐声而成对偶者。
1.诗文对偶中的借对。即内容虽不成对偶但字面却成对偶,或谐声而成对偶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对偶,假音同或音近之字,并假托他义以相对,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假耶为爷,以与子对,并假流离为鸟名,以与兽名之狼狈对。
《假对》,这个词并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但从其字面结构来看,“假”有“虚假、不真实”的意思,“对”一般指的是“相对、面对”。如果要从古代文学的角度去理解或创造这样一个词语,那么它可能更多地指向一种文字游戏或者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修辞手法。通常来说,在汉字的象形和会意功能中,两个字结合起来往往有独特的含义。但《假对》这个词单独来看,并没有一个明确、广泛认可的意义。
如果我们从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假对”理解为一种文学技巧或修辞手法,即在某种情境下使用虚假或是夸张的表达方式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方法。这种手法常见于诗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中,通过对比或者虚构的情境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下面根据这一解释,给出5个造句示例:
- 为了渲染节日气氛,他写了这样一首诗:“假对联挂在堂上,笑语欢声传四方。”
- 在描绘梦境时,她写道:“假对镜中的身影,竟与现实中无二般模样。”
- “假对”,是一种文学创作技巧,在恰当的场合运用,能给作品增添一份独特的魅力。
- 为了表达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他这样写到:“假对月光下的影子,仿佛是你在身旁相随。”
- 在描述一个荒诞场景时,他说:“假对镜中的倒影,笑得比自己更加灿烂。”
请注意,“假对”作为一个非标准词汇,在实际使用中可能会引起理解上的困惑。上述解释及造句主要基于“假对”的字面意义和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构想,并非传统文学术语或固定用法。
分词解释
假
jiǎ,jià
1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山。~话。~冒。~释。~死。虚~。真~。弄虚作~。2 借用,利用:~借。~货。~道(借路)。~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公济私。不~思索(用不着想)。3 〔~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草书称“平~~”。4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设。~使。~令。~如。~若。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