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府的拼音、解释、组词

会府的简介:

huì/kuài fǔ
1.斗魁的别称。指北斗七星中第一星至第四星。 2.尚书省之别称。 3.节度使之别称。 4.犹都会。

  • AI解释

词语《会府》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的是朝廷或地方政府设立的各种官署或者机构。它通常用于描述特定时期和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特别是在处理某一类政务或事务时成立的临时性或是常设性办公场所。

详细解释:

  1.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会府”这个名词多用于描述政府在特定场合或针对特殊任务设立的各种部门。它并非特指一个具体的机构名称,而是泛指因需要而临时组建或者长期存在的行政管理单位。
  2. 功能多样:“会府”的具体职能和管辖范围可能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外交、贸易、税收等多个方面。不同的“会府”可能具有不同的专长或任务。
  3. 文献记载:在古代史籍中,“会府”一词往往出现在描述政府运作方式时。比如《汉书》等历史典籍中就有相关记录。

造句示例:

  1. 在唐朝,为了处理与吐蕃的贸易事务,朝廷曾设立过专门的“会府”,以确保双方贸易活动顺利进行。
  2. 北宋时期,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市舶司”这样的“会府”应运而生,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相关事宜。
  3. 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了解,“宣慰使司都元帅府”作为临时的“会府”,承担了重要的行政职能。
  4. 清代乾隆年间,为解决地方税收问题,朝廷特地设立了多个“会府”,各司其职,有效提升了财政管理水平。
  5. 在元朝,为了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朝廷在某些地区特别设置了“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这样的“会府”,作为处理民族事务的重要机构。

以上造句旨在体现“会府”这一概念在中国古代治理体系中的多样性和重要性。需要注意的是,“会府”的具体名称和功能可能会因朝代、地域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上述例子是为了帮助理解其大致含义而设计的。

分词解释

huì,kuài

1 聚合,合在一起:~合。~审。~话。2 多数人的集合或组成的团体:~议。开~。3 城市,通常指行政中心:都(dū)~。省~。4 彼此见面:~面。~见。5 付钱:~账。~钞。6 理解,领悟,懂:~心,体~。7 能,善于:~游泳。~英语。8 机会,时机,事情变化的一个时间:机~难得。9 一定,应当:长风破浪~有时。10 恰好,正好:~天大雨。11 一小段时间:~会儿。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