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拼音、解释、组词
反杜林论的简介:
fǎn dù lín lùn/lún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革”,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
恩格斯作于1876年9月至1878年6月。从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方面批判杜林对马克思主义的“变革”,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理论。
- AI解释
《反杜林论》是恩格斯在1876-1878年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它是一部系统地批判德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理论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的友人及继承者——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尤斯图斯·冯·施普兰格(Justus von Liebig)、斐迪南·拉萨尔(Ferdinand Lassalle)以及布鲁诺·鲍威尔(Bruno Bauer),特别是卡尔·杜林(Karl Dühring)的作品。这本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为批判当时流行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特别是在德国的实证主义、唯心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
详细解释
-
内容:《反杜林论》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等领域的广泛议题。恩格斯在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观点,强调了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
-
写作背景:这本书写于19世纪70年代,当时德国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社会和政治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有必要通过这部著作来回应那些试图颠覆或扭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
-
特点:《反杜林论》不仅是一部批判性作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次全面阐述。它清晰、逻辑严密地构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框架,并且展示了这一理论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
造句
-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不仅是对杜林个人观点的批判,更是对整个时代思潮的深刻反思。
- 在读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之后,我对历史唯物主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 通过学习《反杜林论》,我意识到无产阶级革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的社会理论对我们理解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 虽然时代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但《反杜林论》中的许多观点依然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借鉴。
分词解释
反
fǎn
1 翻转,颠倒:~手(a.翻过手,手到背后;b.反掌)。~复。~侧。2 翻转的,颠倒的,与“正”相对:正~两方面的经验。~间(利用敌人的间谍,使敌人内部自相矛盾)。~诉。~馈。适得其~。物极必~。3 抵制,背叛,抗拒:~霸。4 和原来的不同,和预感的不同:~常。5 回击,回过头来:~驳。~攻。~诘。~思。~躬自问。6 类推:举一~三。
杜
dù
1 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俗称“杜梨”,亦称“甘棠”、“棠梨”。木材可做扁担或刻图章。2 阻塞(sè),堵塞(sè):~绝。~塞(sè)。~门谢客,防微~渐。3 〔~撰〕凭自己的意思没有根据地编造。4 姓:~康(相传最早发明酿酒的人,文学作品中借指酒)。
林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
论
lùn,lún
1 分析判断事物的道理:~断。~点。~辩。~据。~者。议~。讨~。辩~。2 分析阐明事物道理的文章、理论和言论:理~。舆~。专~。社~。3 学说,有系统的主张:系统~。4 看待:一概而~。5 衡量,评定:~罪。~功行赏。6 按照:~件。~资排辈。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