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均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均体的简介:
wú jūn tǐ/tī/bèn
1.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体"。
1.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文章清秀拔俗,时人或仿效之,称"吴均体"。
- AI解释
《吴均体》,又称“吴朝体”或“吴均风格”,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吴均所开创的一种散文和骈文的文体。这种文体以清新、自然著称,语言精炼流畅,情感真挚细腻,常用于描写景物、抒发个人情志,尤其在描绘山川景色时表现出独特的魅力。
详细解释
- 风格特点:吴均体强调文风清丽,内容多表现对自然景致的热爱和歌颂。语言上讲究辞藻优美而不失自然平实。
- 题材广泛:吴均体不仅限于写景,也涉及抒情、叙事等多种文体形式,反映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个人经历。
- 情感表达: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传达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独特见解。
造句
- 这篇散文以其清丽的语言、生动的笔触,恰似《吴均体》中的佳作,让人读来心旷神怡。
- 阅读吴均的作品,仿佛置身于他所描绘的清新自然之中,感受到那份来自千年前文人笔下的纯净与美好。
-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吴均体》独树一帜地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腻入微的观察和感悟。
- 《吴均体》不仅是文学形式上的创新,更是情感表达的一种独特方式,它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自然之美及人情之真。
- 每当读到描写山水景致的作品时,我都会想起《吴均体》,那种清新的气息仿佛能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烦恼。
以上造句展示了吴均体的特点和魅力,并通过具体的句子来体现这种风格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
分词解释
吴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均
jūn
1 平,匀,引申为调和:~衡。势~力敌。平~。2 皆,都,老少~安。3 中国汉代计量单位,一均等于二千五百石。4 古同“韵”,和谐的声音。5 〔~钟〕古代乐器。6 古同“钧”,造瓦器的转轮。
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