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台旧案的拼音、解释、组词
乌台旧案的简介:
wū tái/tāi jiù àn
1.宋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台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1.宋苏轼反对王安石新法,辗转贬谪,赋诗托讽,被人弹劾,下御史台问罪。时称为"乌台诗案"。事见宋朋九万《东坡乌台诗案》。后因以"乌台旧案"为言官谏臣受迫害的典故。
- AI解释
《乌台旧案》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主要描述的是苏轼因被指控以诗文诽谤朝政而遭御史弹劾,被投入监狱,并因此受审的一段历史。这里,“乌台”指的是御史台,因为御史台在唐代曾种植过柏树,而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故称御史台为“乌台”。
详细解释:
- 背景:苏轼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才华横溢,但在仕途上多舛。1079年,即宋神宗元丰二年,他因一篇名为《湖州谢表》的奏疏而受到政敌攻击。
- 事件经过:这篇文章被认为隐含对朝政不满和批评,苏轼因此被御史台官员指责为以诗文诽谤朝廷。尽管苏轼本人并没有明确的政治意图或恶意,但这样的指控足以动摇他的政治生涯。
- 结果:苏轼被投入监狱,进行审问,最终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宫廷斗争后幸免于死罪,但仍被贬职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造句:
- 苏东坡的《乌台旧案》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冤屈案例。
- 在历史的长河中,《乌台旧案》如同一块巨石,改变了苏轼的命运轨迹。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文人也难以完全避免政治上的波折和纠葛,正如《乌台旧案》所揭示的一样。
- 每当读起《乌台诗案》,我都会感叹古代文人的无奈与悲哀。
- 《乌台旧案》不仅是苏轼个人的悲歌,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缩影。
分词解释
乌
wū
1 指“乌鸦”:~白马角(喻不可能实现的事情)。~飞兔走(喻日往月来,时间流逝)。~合之众。2 黑色的:~亮。~云。3 无,没有:化为~有。4 文言疑问词,哪,何:~足道哉?5 同“ 呜 ”,呜乎。6 姓。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旧
jiù
1 过时的,与“新”相对:~式。~俗。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案
àn
1 长形的桌子或架起来代替桌子用的长木板:~子。~板。书~。条~。拍~而起。2 提出计划、方法和建议的文件或记录:档~。备~。议~。提~。方~。有~可查。~卷。~牍。3 事件,特指涉及法律问题的事件:惨~。血~。~件。~例。~犯。破~。4 古代有短脚盛食物的木托盘:举~齐眉(形容夫妻相敬)。5 同“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