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法的拼音、解释、组词

义法的简介:

yì fǎ
1.旧指合乎某种道义标准的法律。 2.义理法则。 3.桐城派古文家亦以称着文应遵循的准则。

  • AI解释

义法》是清初著名学者王若虚在其著作《滹南诗话》中提出的诗歌理论。它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义”与“法”。其中,“义”指的是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主旨及作者的情感态度;“法”则指表现这种思想内容和情感的技巧,即艺术手法或形式法则。

详细解释

  1. :强调诗歌创作应有深厚的涵养和丰富的学识作为基础。诗人的立意需深刻且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体验,表达真挚的情感,传达有益的思想。
  2. :指写作技巧与艺术手法的运用,包括但不限于语言的选择、结构布局、韵律节奏等方面。

造句

  1. 在创作诗歌时,诗人不仅要注重情感的真实流露,更要讲究形式之美,做到情与景交融,这就是“义”和“法”的完美结合。
  2. 义法》理论要求作者在作品中既要深刻表达自己的观点(义),也要运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效果(法)。
  3. 当我们品读古诗时,不仅要理解诗人所传达的思想情感(义),还要注意其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法),这样才能更好地领略诗歌之美。
  4. 王若虚强调,“义”是诗歌的核心灵魂,“法”则是实现这一核心的灵魂的具体手段,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5. 在写诗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作品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义),也要注意通过恰当的词语选择、句式安排等手法来提升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法)。

分词解释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

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场。~理。~纪。~盲。~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政~。奉公守~。逍遥~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写~。3 仿效:效~。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式。~帖。5 佛家的道理:佛~。~号。~轮。~像。~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师。~器。~事。7 指“法国”:~文。~式大菜。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