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装的拼音、解释、组词
中山装的简介:
zhōnɡ shān zhuānɡ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孙中山先生授意设计并倡导,故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关闭式八字型领口,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配有袋盖的口袋,正中五粒钮扣,后背整块无缝。庄重、端正、大方。单衣、夹衣、棉衣均有。可做便服或礼服。
男式服装的一种。由孙中山先生授意设计并倡导,故名。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关闭式八字型领口,前身上下左右有四只配有袋盖的口袋,正中五粒钮扣,后背整块无缝。庄重、端正、大方。单衣、夹衣、棉衣均有。可做便服或礼服。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服装的样式。直领,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口袋,下身同西装。因为是由国父孙中山先生仿童子军服装格式略加修改而成,故称为「中山装」。【例】他习惯在正式场合穿著中山装。
1. 一种服装的样式。直领,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口袋,下身同西装。由国父孙中山略仿童子军服装格式而定,故称为「中山装」。
中山装简介
中山装是20世纪初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男性西装,因其由孙中山先生所提倡和推广而得名。这种服装设计源于西方的礼服形式,但融合了中国的传统元素,如对襟、立领等,并结合了西式剪裁的宽松与合体的设计风格。在1920年代至1950年代间,它不仅是国人的主要正装之一,还成为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标志性服装。
特点 - 四贴袋:四个外侧口袋,代表衣品清廉。 - 五粒扣:胸前五颗纽扣象征着孙中山提出的“五权宪法”,分别是立法、行政、司法、考试和监察。 - 翻领与对襟设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严谨与庄重。
造句
- 历史意义的体现
-
这件中山装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那个时代精神的象征。
-
文化传承
-
在这场文化展览中,展出了一件保存完好的中山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
现代时尚
-
虽然现在流行的是T恤与牛仔裤,但在一些正式场合或复古风格的服饰设计中,中山装依然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人物介绍
-
作为一位革命先驱,他常常穿着一身笔挺的中山装,显得既庄重又威严。
-
节日活动
- 在国庆节期间举行的阅兵仪式上,士兵们身穿统一的中山装,展现了国家的团结与力量。
分词解释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装
zhuāng
1 穿着的衣物:服~。便~。军~。中山~。~裹。2 特指演员演出时的穿戴打扮:上~。卸~。3 特指出行时带的东西:治~。整~待发。4 特指工业生产或军队作战所需的用具和器械:~备。~置。~甲。5 用服饰改变人的原来原貌:化~。乔~打扮。6 假作,故意做作:佯~。~相。~模作样。7 安置,安放:~载。~卸。8 布置,点缀:~修。~饰。9 特指对书籍、字画加以修整或修整成的式样:~订。~帧。~裱。线~。精~。~潢(原指用黄檗汁染的纸装裱书画,现泛指装饰物品使之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