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功的拼音、解释、组词

九功的简介:

jiǔ gōng
1.古谓六府三事为九功。 2.指九种职业的赋税。 3.欲成功业者慎不可犯的九件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称六府、三事为九功,是养民、教民的九项事功。《书经.大禹谟》:「政在养民,水、火、金、木、土、谷惟修,正德、利用、厚生惟和,九功惟叙。」《左传.文公七年》:「六府、三事,谓之九功。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

2. 周代时九种职业所应缴交的赋税。《周礼.天官.大府》:「大府掌九贡、九赋、九功之贰,以受其货贿之入。」唐.贾公彦.疏:「谓九职之功,大宰以九职任之,成孰敛其税,则是九功也。」

在古代中国,“九功”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它主要出现在儒家经典之中。通常来说,“九功”指的是九种德行或职责,是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根据不同的文献和学者的理解,其具体所指可能有所不同,但常见的一种解释如下:

  1. 九功:通常指君王对臣民的九种恩惠行为,即“三公之功”与“六卿之功”的结合。“三公”指的是国相、太傅、太保,“六卿”分别是指掌管军事、外交、财赋、工程、司法以及教育等方面的官员。这九个角色各司其职,共同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贡献力量。

具体而言: - 国相(冢宰):负责行政管理。 - 太傅:负责道德教化和文化传承。 - 太保:参与礼仪制定与执行。 - 掌军事的大臣(司马、司徒等):维护国家安全,保障社会秩序。 - 掌管财赋的大臣(司空、少宰等):确保国家财政健康运行。 - 掌管工程的大臣(司寇、牧):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 大理寺卿(掌司法):维护法律公正。 - 教育主管(太师、乐正):负责教育体系的建设和管理。

以下为使用“九功”这一概念构造的五个句子:

  1. 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各级官员应共同努力,各司其职,完成各自的九功
  2. 在古代中国,君王会定期审视臣下的表现,并根据他们履行了哪些九功来给予奖励或惩罚。
  3. 虽然现代社会的具体职责有所变化,但人们依然可以从“九功”中汲取智慧,指导自身行为和价值观的培养。
  4. 教育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旨在弘扬传统美德,让年轻人了解并践行“九功”的精神内涵。
  5. 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九功”这样的古老概念仍然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基本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意识是不可忽视的。

分词解释

jiǔ

1 数目,八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玖”代):~归。2 泛指多次或多数:~死一生。~霄云外。

gōng

1 劳绩,成绩,与“过”相对:~勋。~绩。论~行赏。徒劳无~。~德无量(liàng )。~成不居(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2 成就,成效:成~。~能。~亏一篑。事半~倍。急~近利。3 物理学上指用力使物体移动的工作,等于力乘移动的距离:~率。4 本领,能耐:~夫。~底。~力(a.功夫和力量;b.功效)。~到自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