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五体的简介:

wǔ tǐ/tī/bèn
1.指《春秋》记述史事隐寓褒贬的五种手法。 2.指汉字五种字体。篆书﹑八分书﹑真书﹑行书﹑草书。 3.指汉字五种字体。真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 4.指四肢及头。

  • AI解释

五体》,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词组,实际上它并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词汇,而是指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或表达方式。通常,“五体”指的是人的五个肢体:头、面、胸、手和足。然而,在更广泛的文化和语言环境中,“五体”往往被用作一种文学或艺术创作中的修辞手法,用来形象地描述某物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通过“五体投地”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表示极高的敬意或者彻底的服从。这种表达不仅仅指身体上的姿势,更是一种心灵和情感上的投入。“五体”的使用,反映了古人对肢体语言丰富性的深刻理解和运用。

造句

  1. 小明为了感谢老师多年的辛勤教导,在毕业典礼上向老师五体投地地鞠躬。
  2. 当面对国家英雄的时候,每个人都应该以五体投地的姿态表达自己的敬意。
  3. 我们在学习传统礼仪时,不仅要掌握动作的规范,更要领悟其中蕴含的精神和情感。
  4. 佛教中有一种说法:“礼佛三拜九叩”,这里的“九叩”有时也被比喻为“五体投地”,用来形容对佛像或菩萨极高的敬仰之情。
  5.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诗人常常会使用“五体投地”的手法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无限赞美和感慨。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五体”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和用法。希望这能帮助您更深入地了解这一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与应用方式。

分词解释

1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脏(指心、肝、脾、肺、肾)。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