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无忌惮的拼音、解释、组词
全无忌惮的简介:
指行为放肆,无任何顾忌和惧怕。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肆无忌惮」。见「肆无忌惮」条。
2. 此处所列为「肆无忌惮」之典源,提供参考。 《礼记.中庸》仲尼1>曰:「君子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3>;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4>也。」 〔注解〕 (1) 仲尼:孔丘(西元前551∼479),字仲尼,春秋鲁人。生有圣德,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初仕鲁,为司寇,摄行相事,鲁国大治。后周游列国十三年,不见用,年六十八,返鲁,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经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开平民教育先河,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亦称为「孔子」。 (2) 中庸:待人处事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 (3) 时中:时时处于中庸之中。 (4) 忌惮:有所畏惧而不敢妄为。
3. 此处所列为「肆无忌惮」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礼记》是儒家典籍之一,由汉朝戴圣所辑,为十三经之一,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书中所记载的,都是上古时期的礼俗仪式和儒家理想中的政治制度。在《礼记.中庸》中,孔子说君子有德行,经常奉行中庸之道,行事不偏不倚,既不会太过,也不会不及;小人则反其道而行,任意妄为,没有任何忌惮。后来「肆无忌惮」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恣意妄为,毫无顾忌。
1. 行为随意放纵,无所顾忌畏惧。《封神演义》第三四回:「残杀忠良,全无忌惮。」也作「肆无忌惮」。
词语解析
《全无忌惮》
-
释义: “全无忌惮”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没有一点顾忌或畏惧,毫无保留地表现出某种行为或态度。通常用于形容人做事非常大胆、无所顾及。
-
用法: 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那些不顾后果、任意妄为的人或事态发展。它表达了一种极端的自由放任状态,也可以用于讽刺某些人的无原则或过分自大。
-
情感色彩: 带有贬义和批评意味,通常是对行为过激或不负责任的态度的否定性评价。
造句
-
自从新老板上任后,公司的规章政策就全无忌惮地被打破,部门之间出现了严重的混乱。
-
那些全无忌惮的投机者在股市里肆意炒作,最终导致了市场的崩溃。
-
这个项目的进度完全失控,整个团队都在全无忌惮地追求速度而忽略了质量。
-
一些管理者因为权力滥用而变得全无忌惮,他们开始不加选择地提拔自己的亲信。
-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使得某些人可以全无忌惮地散布谣言和错误信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