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鼠之刺的拼音、解释、组词

相鼠之刺的简介:

xiàng shǔ zhī cì
相:视。旧指人须知廉耻,要讲礼义。

  • AI解释

相鼠之刺》是《诗经·国风·鄘风》中的一篇,全名为《相鼠》,原文只有四句话:“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这四句话虽然简短,但含义深刻。在古代,“仪”不仅指仪表、礼仪,还包含了个人的道德品行和社会行为标准。整首诗通过对比老鼠与人的外在表象和内在品质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和个人品德的批判态度。

详细解释

  1. 相鼠有皮:这句话表面上是说老鼠虽然渺小却还有皮肉,用来暗喻人类应该有所约束。
  2. 人而无仪:这里的“人”特指那些没有道德准则和社会责任感的人,“仪”即仪表、礼节和行为标准。诗人借此表达对社会上一些道德缺失现象的批评。
  3. 人而无仪,不死何为:此句进一步强化前文观点,强调如果一个人连基本的社会公德都没有,那么即使活着也不如死去有价值。

造句

  1. 这种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完全没有一点正经事,真是“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2. 在这次会议上,他竟然直言不讳地批评了那些毫无原则的领导们,这充分体现了他的责任感和勇气——真正做到了“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3.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不仅要注重个人形象,更要加强品德修养。如果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没有,那么即使活着又有何用?正所谓“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4. 在当今社会中,有些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这种行为实则与老鼠的行径无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5. 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如果连教师自身都不具备高尚品德,那将如何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分词解释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

shǔ

1 哺乳动物的一科,门齿终生持续生长,常借啮物以磨短,繁殖迅速,种类甚多,有的能传播鼠疫等病原,并为害农林草原,盗食粮食,破坏贮藏物、建筑物等(俗称“耗子”):老~。~胆。~目寸光。投~忌器。~辈。2 隐忧:~思。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cì,cī

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绣。~伤。~杀。2 暗杀:~客。被~。行~。3 侦探,打听:~探。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讥~。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鱼~。~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