讥而不征的拼音、解释、组词

讥而不征的简介:

jī ér bù zhēng
讥:稽查,查看;征:征税。指在关卡、市场等处只稽查而不征税。

  • AI解释

讥而不征》这个成语出自于《论语·八佾》,是儒家经典之一,意指对他人的行为或言论进行善意的批评、讽刺,但并不采取进一步的行动或者处罚。这里的“讥”指的是温和而有礼貌地提出批评,“不征”则是说这种批评不会被强制执行或产生实际惩罚。

解释: - :在这里意为以委婉的方式指出错误或不足之处。 - 不征:表示这种批评并不带有强制性的行动,不采取进一步的惩戒措施。这是一种温和的、非正式的纠正方式。

造句

  1. 在团队讨论中,张经理总是能用《讥而不征》的方法,温和地指出了项目中一些存在的问题,并帮助大家找到解决方法。
  2. 小华在学习上有些马虎大意,班主任老师用《讥而不征》的方式提醒他要注意细节,小华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3. 这次会议中,老总对不达标项目的负责人进行了《讥而不征》,指出了问题但没有进行严厉的处罚,希望他们能自我改进。
  4. 老师用《讥而不征》的方式对待学生的小错误,既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又不会影响到彼此之间的和谐关系。
  5. 项目经理采用《讥而不征》的原则来纠正团队中的小失误,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和紧张气氛。

这些造句展示了在不同的情境下,《讥而不征》这一策略的应用及其带来的正面效果。

分词解释

1 讽刺,挖苦:~讽。~评。~笑。~诮。冷~热嘲。2 查问,察问。3 指责,非议:~议。~弹(tán )(指责,抨击)。4 规劝。

ér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从……到……):从上而下。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