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水拍(1916-1982)的拼音、解释、组词

袁水拍(1916-1982)的简介:

yuán shuǐ pāi (1916-1982)
诗人。笔名马凡陀,江苏吴县人。早年在银行工作。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任《新民报》、《大公报》编辑。建国后曾任《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中宣部文艺处处长。著有诗集《马凡陀的山歌》、《马凡陀的山歌续集》、《春莺颂》等。

  • AI解释

《袁水拍(1916-1982)》并不是一个具体的词语,而是一个名字和年代范围。袁水拍是现代中国的一位著名的诗人、剧作家以及政治活动家。他的本名是袁水泰,字水拍,广东普宁人。他以揭露社会黑暗现象的诗歌和戏剧作品著称,也积极参与革命运动,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重要的文艺界领导人之一。

详细解释

  • 生平:1916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今普宁市),早年求学于上海、南京等地。抗日战争期间,他积极投身革命活动。
  • 成就与贡献
  • 诗歌创作:袁水拍以揭露社会黑暗现象为主要内容的诗歌著称,《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深受人民喜爱和传唱。
  • 戏剧创作:参与并指导了多部革命主题戏剧,如《兄妹开荒》《刘胡兰》等。
  • 文艺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在文化、文艺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曾任中国作协第二至四届副主席。

造句

  1. 袁水拍的作品深刻揭示了旧社会的种种弊端。
  2. 在那个动荡年代,袁水拍先生以诗歌为武器,揭露社会不公。
  3. 多年来,我反复朗诵《到敌人后方去》,深受袁水拍先生所作诗篇的影响。
  4. 袁水拍不仅是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艺领导人。
  5. 他的一生与新中国的文艺事业紧密相连,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分词解释

yuán

1 姓。

shuǐ

1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稻。~滴石穿。~泄不通。2 河流:汉~。湘~。3 江河湖海的通称。~库。~利。~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可载舟。跋山涉~。依山傍~。4 液汁:~笔。墨~。5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外~。肥~。6 指洗的次数:这衣服洗过两~了。7 姓。

pāi

1 用手掌打:~击。~掌。~抚。~案叫绝。2 浪涛冲击:~岸。3 拍打东西的用具:~子(亦是计算乐音长短的单位)。4 乐曲的节奏:~节。5 摄影:~摄。~照。~片子。6 发出:~发。~电报。7 阿谀,巴结:~马屁。吹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