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干正的拼音、解释、组词
邪不干正的简介:
xié bù gān zhèng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邪恶的压不倒正派刚正的事物。
- AI解释
《邪不干正》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句成语,常用于描述正义与邪恶之间的对立关系。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正当、邪恶的事物不会主动侵扰或干扰正当、正确的事物。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强调了光明与黑暗、善与恶之间界限的不可逾越性。
详细解释:
- 邪:指的是邪恶、不正当的行为或事物。
- 正:指正义、正确的行为或事物。
- 干:有干扰、侵犯的意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干扰”或“挑战”。
这句话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善恶对立的基本看法,即邪恶的力量不会主动去侵扰和威胁那些坚持正义的人或事物。同时也隐含着正直之人的决心与坚定——他们能够坚定不移地维护正义。
造句:
- 自古以来,“邪不干正”的道理始终被大家所信奉。
- 我们应该相信,真善美会战胜假恶丑,邪不干正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 邪恶势力虽然猖獗,但人们必须坚信邪不干正,正义最终将占据上风。
- 在这场斗争中,我们应坚持“邪不干正”的原则,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公正。
- 正如古人所言,“邪不干正”,作为法律工作者,我们要保持廉洁,为社会树立清廉的榜样。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邪不干正”不仅是一种道德信念和价值判断,也是一种鼓励人们坚持正义、对抗邪恶的力量的精神指导。
分词解释
邪
xié,yé
1 不正当,不正派:~恶(è)。~念。~说。2 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寒~。风~。3 迷信的人指鬼神给予的灾祸:中(zhòng)~。4 妖异怪诞:~魔。~术。5 同“ 斜 ”。
不
bù,fǒu
1 副词。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干
gān,gàn
1 触犯,冒犯,冲犯:~扰。~涉。~预(亦作“干与”)。森然~霄。2 追求,求取,旧指追求职位俸禄:~禄。~仕。3 关连,涉及:~系。互不相~。4 盾,古代抵御刀枪的兵器:大动~戈。5 古代用以记年、记月、记日、记时(亦作编排次序)的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支。6 涯岸,水边:“河之~兮”。7 个数:若~。8 没有水分或水分少,跟“湿”相对:~燥。~柴。9 干的食品或其他东西:饼~。豆腐~。10 枯竭,尽净,空虚:~尽。~杯。11 副词,空,徒然,白白地:~着急。12 指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拜认的亲属:~亲。13 当面说气话或抱怨的话使对方难堪:我又~了他一顿。14 〈方〉慢待;置之不理:把客人~在一旁。15 〔~将(jiàng)〕古剑名。16 姓。